眾大臣面面相覷,代天子事,這在以前可從來沒有過得,他們雖然心裡不相信,但不敢說出來,只得唯唯諾諾,低頭齟齬。
白羽嘴角微翹,慵懶的眼光掃向眾大臣,緩緩道:“既然眾卿贊成本王代理朝政,本王就勉為其難,卻之不恭了。”說罷轉身走上丹陛,一掀白衣,在修真王座上坐了下來。
“陛下洪福齊天,萬壽無疆!”殿下有五六個大臣竟然倒身下拜,改稱天子名號。
白羽正待說話,習丞相早已安耐不住,怒髮衝冠,睚眥欲裂,戟指大罵道:“亂臣賊子白羽,身為皇室後裔,不思輔佐明君,光大皇室,竟生反骨,敗法亂紀,禍亂朝綱,無人臣之禮,無兄弟之義,陰謀篡逆,罪大惡極,人人得而誅之!”
文太師也氣得渾身發抖,出班罵道:“白羽逆賊,膽大妄為,藐視天綱,踐踏人倫,犯上作亂,理應受到千刀萬剮之刑,大家不要怕他,我們一起上,定將此無恥小兒就地正法……”
文太師不待說完,座上白影一閃,數道劍光閃過,文太師和習丞相的頭顱已經骨碌碌滾在地上,頸上鮮血噴出數尺之高,跟著殘軀到地,血流如注,染紅了朝堂。
一晃之下,白羽仍舊回到王座,臉上掛著笑容,懶洋洋地道:“習文,文聘二賊臣,以下犯上,藐視國法,就地正法,以正朝綱,來人,將此二人的頭顱懸掛於城樓,以儆效尤。”
可憐二位赤膽忠心的大臣,落得個朝堂喋血,死無全屍。
從此白羽暫攝朝政,任命張牙為丞相,武召為太師,輔助聖朝。大臣只敢暗中議論,不敢當面直諫,想來因習丞相,文太師死狀悽慘,早已經嚇得心膽俱裂,哪裡還敢出言冒犯。
執金吾周昌向白羽諫議道:“陛下,習文,文聘忤逆犯上,犯欺君之罪,理應夷滅三族,不可姑息養奸!”於是白羽下令將他二人的父母妻兒,一家老小,綁縛起來,帶到聖殿前廣場的刑臺上,通通砍頭,大小頭顱滾了一地,鮮血淋漓,慘不忍睹。
白羽亂政之事穿出天山,天下修真界大為震動,各方英雄知道首峰已亂,山河帝君名號無主,修真王座已空,都開始蠢蠢欲動,想要就中取事,重劃山川,奪取帝君之位。可是都有此心,但誰也不敢站出來,公然與天山對抗。
第二年,北方修真界爆發了中條山之亂,暴亂在中原掀起了腥風血雨,中條七煞君的兇名也在各地傳揚開來。這七位暴亂首領分別是天煞君呂方,地煞君呂梁,鷹煞君呂青,虎煞君常彪,鶴煞君常嘯,蛇煞君常青,豹煞君常衝,這七人多年在中條山中修煉,學成一身本領,並各授受弟子三千人。
七煞見天山帝星暗淡,想要乘機崛起,於是帶領弟子起義,跋山涉水,攻打北方修真山脈,佔領了恆山,霍山,蘆芽山,歷山,太行山,伏牛山等數十座大山,並殺死各山各派掌門,勢力發展迅速。
此事傳到天山,山河帝君十分震驚,傳檄天下,令中原修真派合力討伐叛亂。立功者可得封侯封王,並賜黃金珠寶,靈藥仙丹。
在南方吳越地區,有一座修真大山,名叫武夷山,武夷山秀甲東南,山峰眾多,林木蒼翠,奇峰怪石千姿百態,有的直插雲霄,有的橫亙數里,有的如屏垂掛,有的傲立雄距,有的亭亭玉立。山谷溪澗多種多樣,集奇,險,峻,秀於一身,山間雲霧繚繞,亦真亦幻,美不勝收。
武夷山中靈氣充盈,鍾靈毓秀,十分適合修煉,歷來也是修真者爭向搶奪的仙山勝地。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形成了修真界聞名的武夷山派,武夷山派的總部武夷宮盤踞於遊天峰頂,高出塵世,傲視群峰。
在武夷山南麓,九曲溪河畔,林木掩映間,有一座道院,叫武夷道院,是武夷山派教授弟子修煉學武的地方。道院清幽雅靜,屋宇連綿,松柏盤虯臥龍,遮蓋了蒼天。
道院有弟子八百人,大都來自南方,也有北方地區不遠千里,慕名而來,求學修煉的。
這天早晨,天空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地上泥濘不堪,花草樹木被雨水打溼,顯得更加蒼翠幽綠,晶瑩剔透。林間霧氣氤氳,幾丈外已經看不見人影,道院也顯得虛無縹緲,若隱若現起來。
道院鐘聲已響,一處修煉堂中,授課師父孫仲在堂前正襟危坐,雙手合抱腹前,雙目微閉,眼觀鼻鼻觀心,在做那呼吸吐納的功法。堂下數百名弟子,有男有女,也和師父一樣,閉眼打坐,做起了晨功。
堂中寂靜無聲,連一根針落地聲音都聽得見。
孫仲年過四旬,長鬚拂面,臉龐清瘦,頭髮高高束起,間中已有白絲。他發現眾弟子大都來齊,唯獨缺了一名弟子,那弟子名叫龍漢。他心中暗暗奇怪,這位弟子平常上課從來不會遲到,而且修煉刻苦,怎麼今天開課鐘聲已響,他還沒有前來?
正在尋思之際,學堂門吱呀一下被開啟,門外站立著一名年青弟子,頭戴草帽,身披蓑衣,腳穿草鞋,一副農村鄉野人的打扮,正是遲到晚來龍漢。
龍漢身材甚高,魁梧健壯,面板有些黝黑,眉峰略高,雙眉如漆,雙眼有神,嘴唇厚潤,因為是農家子弟,從小幹農活,不比其他弟子那般面板細膩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