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弋提出了三個重要的命題,孔明陷入了深思,等到孔明準備再敬酒時,雨弋已經離開了府邸。等到雨弋走出大門,眾人都站在門外等候,雨弋詢問道:“這麼晚了,你們怎麼還沒有回去?”
回道:“我們擔心戰事。”
雨弋擺了擺手,道:“都散去吧!”說完便在眾人錯愕的目光中, 坐上了車架,返回了皇宮。
眾人疑惑不定,這時一人仰天而笑,臉上也有一些高興的顏色,孔明看去, 那人正是義陽新野人,姓鄧, 名芝,字伯苗,現為戶部尚書,是漢司馬鄧禹的後代,孔明連忙讓人將其留住。
其他官員沒有得到結果,又見皇帝已然離去,自覺沒趣,便紛紛散去,孔明請鄧芝到書院中相聚,詢問道:“如今蜀、魏兩個國家,要想統一中原,該怎麼辦呢?”
鄧芝道:“以我的想法,魏國雖然是漢賊,但是勢力太大,短時間內很難動搖,應該尋找機會慢慢來圖謀,現在新帝剛剛即位,民心還沒有安定, 應該和東吳聯合起來, 將先帝時期的恩怨都消除,這才是長久的計謀啊,不知道丞相覺得怎麼樣?”
孔明望了鄧芝一眼,沒有回話。
鄧芝道:“新帝雨弋是桃園四結義的兄弟之一,是不是丞相有所顧忌,害怕新帝不肯,又要尋仇!”
孔明聽後微笑著詢問道:“你知道為什麼我極力推舉雨弋作為蜀漢的新帝麼?”
鄧芝搖搖頭,道:“不清楚,不過和劉禪比起來,他更適合做蜀漢的皇帝。”
孔明緩緩道:“我很早就認識雨弋,他有著謀略,還有著武藝,是一個全才,最為關鍵的是,他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是一個難得的明君。”
鄧芝聽後回憶其才發生不久的那件事,道:“方才新帝在進入丞相府邸前,有個大臣出來拍馬屁,被新帝狠狠教訓了一次,並且立下了規矩,不準阿諛奉承,想來新帝必定是一代明君啊!”
孔明聽後十分驚訝,隨後表情淡了下去,點點頭,道:“是啊,我將計劃告訴了他,他也認為同東吳聯盟是正確的,所以我並沒有顧忌。”
鄧芝聽後,心裡送了一口氣,道:“新帝果然是胸懷寬廣啊!”
孔明大笑道:“你今天提出這個想法,我也思考了很久,就是沒有一個人去出使,現在我終於找到了。”
鄧芝詢問道:“敢問丞相打算派誰去和東吳結盟,將以前的仇恨化解呢?”
回道:“你既然能夠明白這其中的意義,恐怕這次出使東吳,非你莫屬啊,我想你一定不會辱沒君命,你就不要推辭了!”
鄧芝聽後,顯得有些慌亂,站了起來,拜了拜,道:“我的才能有限,恐怕沒有辦法擔當這個重任。”
孔明道:“我明天就去向新帝奏明,要麻煩你走一趟了,還請不要推辭了。”於是鄧芝便答應了。
到了第二日,孔明單獨去見了雨弋,將這個想法提出來,雨弋進行了批准,於是鄧芝告辭,往東吳方向走去。
鄧芝離開不久,雨弋便收到了影片,本來以為是孔明打過來的,正覺得奇怪,等到翻開來看時,發現是小麗的,雨弋連忙開啟,正看到鏡頭對面出現的是黃淑敏。
雨弋十分高興,對黃淑敏道:“好久不見了,你們在襄陽城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