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張松經過郢州界口時,忽然一隊人馬出來,大概有五百左右的騎兵,張松以為是盜賊,準備調轉馬頭離開,為首的將領走了出來,輕妝軟扮,詢問道:“過來的人,難道就是張別駕麼?”張松聽後回頭望去,感覺也不像是賊寇的隊伍,回道:“正是!”
那將領下馬行禮,道:“趙雲在這裡等候多時了!”
張松也慌忙下馬行禮,道:“難道你就是常山趙子龍麼?”
回道:“是啊,我是奉了主公劉備的命令,來保護大夫的安全,解決困難的,我也準備了一些酒肉和生活物資。”說完,兵士將食物搬了過來,趙雲拿著酒杯就給張松敬酒。
張松接過酒杯,暗自思考著:“人們都說劉備這個人仁厚又好客人,今天看到,果然是這樣的。”於是和趙雲喝了幾杯,一同上馬行走,很快就來到了荊州的邊界處,由於天色已晚,就安排到了館驛進行休息,等到館驛門前,發現上百人在等候,擊鼓迎接,儀式隆重,一人在馬前行禮,道:“我是奉了兄長的命令,為大夫遠道而來,接風洗塵,我已經將館驛打掃乾淨,等到住宿。”
張鬆下了馬,和關羽、趙雲一起進入館驛,敘述禮儀後坐下來,過了不久,端上了豐盛的酒菜,兩人殷勤勸酒,一直喝到三更,這才各自回去休息。
到了第二日吃早飯的時候,剛上馬行走不到幾里路,忽然看到一隊人馬到了,詢問身邊的兵士,這才瞭解到是劉備帶著臥龍和鳳雛親自來迎接。
很遠就看到了張松,就下馬在原地等候,張松見狀也慌忙下馬相見。
劉備道:“我聽說的大夫的名聲已經很久了,如雷貫耳,可惜的是山川阻隔,路途遙遠,沒有辦法去請教,現在聽說過來拜訪,專門來等待,如果不嫌棄的話,就到我這個荒蕪的地方休息一下,來滿足我請教的想念之情,那真是我的榮幸。”
張松才在曹操那裡弄得十分不爽,而劉備這樣客氣和厚待,十分高興,就上馬一起進入了城中,到府堂中敘述禮儀後,分賓主依次坐定,舉辦了盛大的宴席,飲酒間,劉備只是說了一些閒話,並沒有提起西川的任何事情。
張松道:“現在劉皇叔守衛荊州,有多少群呢?”
回道:“荊州只是暫時借東吳的,經常會有東吳的人過來索要,現在只是因為我是東吳的女婿,所以才能夠在這裡安身。”
張松道:“東吳有六郡八十一州,民強國富,難道還是不知足麼?”
龐統嘆道:“我的主公是漢朝的皇叔,反而不能佔據州郡,其他的人都是漢朝的賊寇,卻因為有著實力強行佔領土地,就是我們這些有智者都是不平衡的。”
劉備道:“你們就不要說了,我又有什麼德行呢,怎麼敢過多的奢望呢?”
張松道:“不是這樣的,明公是漢朝宗親,仁義遍佈四海,不說是佔據幾個州郡,就是代替當今皇帝稱帝也是應該,這不是什麼很奇怪的事情。”
劉備拜了拜,道:“你的誇讚太過了,我怎麼敢當啊!”
於是張松一連參加宴會喝了三天,並沒有提起西川的任何事情,後面張松準備辭別離開,劉備在十里長亭設定宴席來送行,他舉起酒杯道:“感謝大夫的賜教,只在這個地方留下了三天,今天我們分別後,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有機會再聽到賜教。”說完居然潸然淚下。
張松暗自想著:“劉備這樣的寬口仁慈的人,怎麼能夠這樣捨棄呢?不如直接告訴他,讓他去拿下西川吧。”於是道:“我也是非常感謝這些天的款待,也是遺憾沒有什麼時間,我看到荊州,東邊有孫權,虎視眈眈,北邊有曹操,時刻準備南下,這裡不是一個可以長期守衛的地方啊。”
劉備道:“這一點我也是知道的,但是我實在找不到其他的地方啊。”
張松道:“益州險塞,沃野千里,民殷國富,有才能的人,都十分仰慕皇叔的德行,如果起荊州的民眾,長驅西川,那麼霸業就可以成就,漢朝就可以興旺了。”
劉備拱了拱手,道:“我怎麼敢這樣啊!劉璋也是我漢朝的同宗兄弟,恩澤遍佈蜀中已經很久了,別人又怎麼容易動搖呢?”
張松道:“並不是我賣主求榮,現在遇到了明公,實在是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劉璋雖然有益州這塊土地,但是他的性格十分軟弱,不能選賢任能,加上張魯在漢中,時刻都有著進犯的可能,人心已經散了,需要一個有賢能的人來掌控局面,我這一趟,本來是準備去找曹操,奈何逆賊狂妄自大,傲賢慢士,這才來見明公,如果明公取西川作為根基,然後往北邊進攻漢中,收復中原,匡正朝廷,那就是莫大的功績啊。如果明公有取西川的意思,我願意施犬馬之勞,作為內應,不知道意下如何?”
劉備道:“我非常感謝你的厚意,奈何劉璋和我是同宗兄弟,如果我這樣取進攻,恐怕會被天下人唾罵。”
張松道:“當丈夫處世,應該努力建功立業,如果現在不去進攻西川,那麼一定會被別人所取的,到時候就會後悔的。”
孔明知道劉備肯定是這樣的說辭,因此在先前張松還沒有過來的時候就和劉備分析過,從徐州開始,到後面的荊州,就是因為沒有及時取,以至於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根據地,時刻處於被動的狀態。
有了孔明的提醒,加上張松的勸誡,劉備也稍微動搖了一些,道:“我聽說蜀道十分崎嶇,千山萬水,車就不能經過,馬也不能走,雖然有取西川的意思,但是該怎麼辦呢?”
張松這時從袖子中取出了一個地圖,遞給了劉備道:“我非常感謝明公的款待,將這份地圖獻上去,只要根據這張地圖的路線,那麼進入蜀中的路線就可以確定了。”
孔明在一邊跟龐統使了一個顏色,要不是兩人的耳邊風時刻吹著,可能劉備又要拒絕了,若不是張松帶著地圖來,就不會確定劉備進入西川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