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弋在一旁笑出聲來,呂布問起緣故,道:“其實早在董卓離開洛陽的時候,我就已經控制了李儒,否則他肯定會打亂我們這個計劃!”
眾人往外面看去,發現有些甲士押著李儒,來到了殿前,李儒被捆綁得很牢固,和之前的風光想必,落差是非常大的。
“怎麼樣,你還有什麼話說嗎?”
雨弋走到李儒跟前,詢問道。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策動這次變故的?”
臨死之前,李儒有些東西想不明白,便進行詢問。
雨弋笑道:“你知道你最寵愛的那個女人麼?”
於是又有人帶著那個女人走到了面前,雨弋拍了拍她的肩膀,道:“雖然你是妓女出生,不過魅惑李儒,打消他對我的猜忌,你也是功不可沒的。”
李儒沒有想到,和自己朝夕相處的枕邊之人,居然會是雨弋派來的細作,一口鮮血便吐了出來,悔恨道:“我自問待你不薄,為什麼你要這麼做!”
那女人也有些為難,雨弋站出來,道:“因為她是經過我的訓練,潛伏到你的身邊的,那些感情也是我給你培養的,懂麼?”
李儒終於知道這一切原來很早就已經開始籌謀,只能怪自己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一世英名居然毀在一個女人手中。
王允派人將他推到草市場去斬殺,然後又派人將董卓的人頭遊街,向廣大百姓宣傳這個好訊息。
董卓的屍體很胖,前期也樹敵太多,許多軍士的家屬都被他殺害,於是軍士在他的肚臍中點等,脂肪膏流了滿地。一些百姓看到了董卓的屍體,沒有不用手去丟他的頭,用腳去踹屍體的,幾乎把所有能夠侮辱的方法嘗試遍了。
王允又派呂布和皇甫嵩、李肅領兵五萬,到郿塢去抄董卓的家產,還有他的那個秘密基地。
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這些人一直在留守,聽說了長安城傳來的訊息,知道呂布帶領了大軍過來,便當天晚上往涼州方向去了。
本來雨弋也打算和呂布等人一起過去,這件事結束了後,他最關心的就是貂蟬了,在這一次的勝利中,貂蟬毫無疑問是功勞最大的,不過偏偏王允不要他去,張飛也在那裡勸說,道:“現在呂布也是很喜歡貂蟬的,你如果去了勢必會引起新的叛亂。”
最終雨弋在大局和愛情之間,還是選擇了大局,於是呂布到了郿塢後,第一時間就是解救了貂蟬了,皇甫嵩命令將裡面的所有子女、侍女都全部釋放,至於董卓的親屬,不分老幼,全部殺光。
在董卓臨行的時候,董卓的母親已經勸說過他,只是他沒有聽,知道這一切後,她只是淡然一笑,教出這樣的兒子,自然是沒有臉面的,不過董卓卻是一個孝子,她只是注重了董卓對自己的好處,沒有去勸說他的惡行,等到呂布感到,發現她已經在自己的房間裡面懸樑自盡了。
在塢中收出了黃金數十萬,白金數百萬,還有無數的綺羅、珠寶、器皿、糧食,然後帶領隊伍返回,回報王允情況。王允賞賜了三軍,然後在殿堂那裡設定了宴席,要舉國同慶。
自董卓離開後,貂蟬一直坐立不安,很快也聽說了董卓被殺的事情,隨著時間的增加,她的記憶也慢慢恢復,對雨弋的思念也越來越多,本來以為大軍趕到後,第一時間應該是能夠見到雨弋的,不過她失望了,第一時間看到的是呂布。實際上她對呂布的印象也不壞,因為呂布對自己的感情很真,而且又是英雄,人長得還帥氣,只是和雨弋比起來總是相差一些距離。
呂布回去之後,雨弋專門打聽了一下貂蟬的下落,居然是在亂軍之中犧牲了,雨弋感到非常後悔,沒有想到自己和貂雪是有緣無份,若是自己親自前往,這件事或許不會發生,於是雨弋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
這一點上,呂布是很聰明的,他請教了李肅,這是李肅出的點子,道:“貂蟬是當時的美女,帶回長安城肯定還會引起新的判斷,將軍應該將貂蟬已死的訊息散播出去,然後偷偷將貂蟬安置在一個地方。”
呂布從其言。
對於貂蟬的死,大家都是麻木的,作為一個女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王允說忘就忘實在是不應該。
在酒席上,大家談到功勞的事情,許多人都開始拍王允的馬匹,只有雨弋一人據理力爭。
“我認為我們能夠消滅董卓,功勞最大的應該是貂蟬,沒有貂蟬,一切都是徒勞的!”
雨弋站在宴席中央,陳述著。
此話一出,巨眾譁然,大家紛紛議論,怎麼能把一個賤婢拿出來說呢,王允自然臉上有些掛不住,道:“貂蟬是我義女,能為漢朝效力,也是她的福分,現在在亂軍中死去,也是命運不佳,我會派人去厚葬她的。”
呂布這時也走了出來,道:“貂蟬長相美麗,我害怕她死後遭人侮辱,便在當地將她的屍體焚化了。”
王允嘆道:“貂蟬是呂布將軍的摯愛,他尚且能夠如此,雨弋將軍就不要再說了。”
當時求自己辦事的時候,態度很好,現在是一百八十度的轉彎,王允現在將大權握在手裡,自然不會像以前一樣忍氣吞聲。
雨弋知道,貂蟬已經亡去,在這個環境下面也沒有辦法再爭取什麼,不過讓大家心裡有數,他的目的也達到了。
忽然有人彙報,道:“有一個人趴在董卓的屍體上面嚎啕大哭!”
這件事使得大家都沒有興趣了,王允更是憤怒,道:“董卓被殺,百姓軍士都沒有不祝賀歡慶的,怎麼還會有人伏在屍體上面哭?”
於是叫來武士,要求馬上將這個人抓到殿堂上來。
很快這個人就被抓了過來,眾人都看了一下,感到十分驚訝,這人不是別人,正是侍中蔡邕。
王允怒斥道:“董卓這個逆賊,今天被我們殺死,這是國家的幸事,你是漢臣,不進行慶賀,卻為董卓哭,這是什麼道理?是要與天下為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