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密歇根就這樣贏了,布雷迪反而沒有那麼開心。
這才是橄欖球嘛!布雷迪雙掌相擊。
·
站在五碼線後,伊森和隊友進行了長時間的聚商,似乎這次兩分轉換,又有某個新戰術。
查爾斯伍德森領銜的防守組不敢怠慢。
“這一次可給我盯緊點。”查爾斯對四個線衛隊友告誡道。
兩分轉換開始後,伊森出人意料地沒有選擇任何的傳球或者跑球,而是跟著鋒線一起發起集體衝鋒。
之前伊森已經確定,密歇根這套防守戰術的弱點正是鋒線。
這次兩分轉換,同樣是對密歇根的鋒線進行突破。
俗稱——一碼拱。
一碼拱戰術,可以理解為以鋒線作為進攻主力強行抗住對位的鋒線前突。可以說是橄欖球眾多戰術中,最具有力量感的一個。
雖然力量感十足,但這種戰術只能拿到很小的碼數,所以只能在差一碼拿到首攻,或者是差一兩碼達陣時才會使用。
一碼約等於90厘米,五碼就是四米五。
對於一碼拱戰術而言,這個距離實在太遙遠了。
但架不住阿拉巴馬在鋒線上具有人數優勢,剛一接觸,阿拉巴馬幾位鋒線隊員發出一陣怒吼,強行將陣線往前推了兩碼。
密歇根大學的隊員此時也看出對手的戰術,幾乎所有人包括查爾斯伍德森在內,都朝著陣線衝去。
一碼拱戰術意圖簡單,防守起來也只有一種辦法,用血肉去堆,用血肉去抗。
相對應的,阿拉巴馬的所有隊員也衝了上去,所有人都在向前擠壓。
這是二十一個人的集體相撲。
護具碰撞的清脆聲響連成一片。
為什麼是二十一個人?
當然是因為阿拉巴馬隊伍中,有人需要將橄欖球送入陣區。
伊森在第二時間啟動,他縱身一躍,利用自己出色的彈跳能力,試圖跨越“人堆”。
在那一刻,伊森的身體舒展,一條腿伸直抬起,做出了一個標準的跨欄動作。
雖然查爾斯伍德森在最後關頭抬手,試圖拽住伊森,但還是讓伊森從密歇根的一側滾落,並最終一頭栽進了陣區,抱在他胸中的橄欖球自然也落入陣區。
裁判一聲哨響,有黃旗丟了過來。
橄欖球比賽中,黃旗會被投擲到“案發地點”,一般在一碼拱戰術中,犯規是必然的,誰也說不清在混亂的情況下,有沒有犯規接觸到對方球員。
而伊森的達陣也是確定的。
裁判開始進行回放觀看,透過場地間的多個攝像機,反覆觀看伊森在達陣之前有沒有出現犯規動作。
如果伊森有任何踩在隊友身上借力等動作的話,這球就會被判定無效。
現場的觀眾歡呼聲,也減弱了許多。不少人屏氣凝神,等待著裁判宣佈結果。
包廂露臺中,吉賽爾邦辰將手放在欄杆上,內心開始為伊森祈禱,她其實來自保守的天主教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