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左右看了看,也沒見有其他人在旁邊。看那老太太佝僂著身子提水,王老有些於心不忍,於是上前去幫忙。
“老婆婆,我來幫你。”王老當時還是個不到三十的小夥子,自然是有著個把氣力,上去不容分說地替黑衣老太太從井裡取了兩桶水上來。
可奇怪的是,這老太太也不說話,一直低著頭,披散的頭髮遮著臉,點頭向他道謝。
王老也沒多問,只當是村裡人排外不想和自己說話而已,於是說了聲別就按原計劃去找了族長。
當時天晚,族長見他來也很吃驚。把他讓進屋問來意,王老把修路的事一說,族長的態度卻有些曖昧,一點兒沒表現出王老想象中的興奮高興,反而有些擔憂似的。
俗話說,想致富先修路。只要這路一通,什麼小汽車大卡車都能進出,這座小山村的也就能跟上全國改開的大潮,對村裡的人來說無疑是件好事。
這不是王老第一次參與修路前的考察,往日聽到政府要幫忙修路,那些村長沒有一個不高興的。
可這個族長的態度卻顯得很猶豫、曖昧,最後當晚也沒有得出什麼結論。
王老也不急,反正考察的時間也還長,聽取寨子裡村民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
在離開時,族長沒讓王老自己走,而是親自把他送了回去。走的還和他來時不是同一條路,像是故意避開村中的那顆大樹和那口水井,特意挑了個遠路。
王老雖然好奇吧,可也沒多問。
回到長屋後一夜無夢,第二天開始和自己的隊員們分兵兩處,自己帶著幾個學徒勘測著各個階段的地形地質。另外幾個同事就在村裡拍攝照片,和了解這個寨子裡的民風習俗。
這樣一直無事,直到考察結束前的第二天。那天在外面勘測的王老被人匆匆叫回來,說是出事了,王老趕回來一問,原來是負責拍照和記錄的同事和村子的村民吵起來了。
而吵架的原因是寨子中心位置的那株叫不出名字的大樹,那樹的模樣很像橡樹。但王老從未見過橡樹能長如此粗壯,樹幹足有五六個人合抱,枝繁葉茂,張開的樹冠幾乎遮住了一小片的寨子的房舍。
這樣一株大樹自然是無比醒目,進寨子的頭一天,甚至說還沒進寨子,王老他們就注意到了這株大樹。
進寨子后王老他們也不免打聽過這株樹,可奇怪的是村子裡的人無論男女老幼,提及這株大樹都是諱莫如深。
族長更是找過王老說過,村子裡什麼都可以拍,只有這株大樹不能拍,更不能拍那樹上的東西。
要說王老不好奇是不可能的,但本著入鄉隨俗的原則,王老作為領隊自然也告誡了手下帶來的人。
沒想到,這樣的衝突還是發生了。
等王老把拍照的小張和另外兩個同事叫回長屋,嚴厲訓斥發生了什麼的時候,小張憤憤不平地說:“不就是個破樹屋嗎?有什麼大不了的,一群鄉巴佬!”
“不準說這樣的話!”王老闆起臉來訓斥對方,然後又問,“你說的什麼樹屋?”
“隊長你沒瞧見,就那株寨子裡的人不讓我們拍的大樹上頭有一間樹屋。”小張抬頭對王老比劃,說出了更往前一點的事。
原來那天小張依然和另外兩個同事一起對寨子進行拍攝,這個寨子與世隔絕,有很多與外界截然不同的習慣,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研究很有幫助。
走到大樹底下的時候,小張他們看到村民們取水的井邊有一個老太太在淘米。
在寨子裡待了那麼久,這個老太太他們還是第一次看見,於是想去交流一下。但那老人根本不理睬他們,甚至一抬頭,那雙眼睛的眼白居然是紅色的。
就算是大白天,他們也都被那雙怪異的眼睛嚇了一跳。
而老人淘了米就走,但並不是去往別處的房子,居然直接踩著樹幹爬上了村子中心的大樟樹,動作靈活的像只猴子一樣。
小張他們吃了一驚,抬頭仔細看才發現,在樹冠的陰影中,隱約能看見一間樹屋。那老太太似乎就居住在那樹屋中,撩開簾子就走了進去。
這可讓小張他們太好奇了。村子裡所有人都住在地面上的房子裡,怎麼偏偏這個古怪的老人居住在樹屋上邊?
幾人一商量,趁著周圍沒人達成共識想爬上去看看那樹屋。要是能採訪到老人是最好,就算老人不肯跟他們說話,能拍點照片也是好的。
小張幾人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可爬那樹也花了很大氣力。因為樹幹表皮上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佈滿滑膩的粘液。
好不容易上到樹屋前邊,小張拿相機拍了幾張照片後又在外邊喊了兩聲,但什麼回應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