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新聞的內容,正是由記者劉欣菲發起,為餘震家屬捐款的資訊,用劉欣菲的話來說,餘震被人冤枉,慘死在公路上,他是家裡的頂樑柱,沒有了他工作掙錢,家裡的孤兒老小連生存都成了問題。
劉欣菲的文筆不錯,其中著重描寫了剛剛成為寡婦的劉正月,說她因為老公的離去,心中十分的悲痛,所以才會做出砸車的舉動,在道德層面是可以理解的,還訴說了劉欣菲作為一個寡婦的辛酸。
看到周強盯著自家的手機看,一旁的李成琴忍不住開口問道:“小強,你是在看那條關於捐款的新聞麼?”
“嗯。”周強點點頭。
“剛才我也看過了,雖說,那個劉正月砸車的事,讓我也感到很氣憤,不過,如果他們家的情況真像新聞裡寫的一樣,也確實不容易。”李成琴感慨了一聲。
“誰也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周強說道。
“小強,如果劉正月家裡,真像她說的那麼困難,咱們可以多賠償她一些錢,讓她家裡的日子好過些,也可以藉機勸勸她,讓她不要再堅持刑事訴訟。”李成琴提議道。
“這件事,我會親自去查一查。”周強皺眉說道。
對於餘震家的經濟條件,周強的確是不太瞭解,既然這條新聞都出來了,他覺得的確有必要查一查,因為餘震家的經濟條件,一定程度上也能影響輿論的走向。
如果,餘震家真的特別窮,在餘震死後甚至連生活都成問題,那麼肯定會引來不少網友的同情,這樣的情況,對周建民是十分不利的。
想到這,周強絲毫不敢耽擱,立刻叫上了劉輝,趕往劉村檢視。
劉輝來的時候,開了一輛黑色的別克汽車,這是他剛剛租來的汽車,自己的愛車剛剛被砸,劉輝心裡也很不爽,專門從行車記錄儀裡,將周強腳踹劉正月的影片錄製了下來,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字‘爽’。
光大廣場的施工地,就在劉村的旁邊,所以,劉輝對於劉村的路並不陌生,不過,等車開進村口之後,卻把車停在了路邊,因為兩個人誰都不知道,劉正月的家在哪裡住。
“強哥,咱們現在怎麼辦?”劉輝問道。
“找個村民,帶咱們去。”周強說道。
“人家不認識咱們,肯幫咱們嗎?”劉輝道。
周強笑了笑,從兜裡掏出幾張百元大鈔,道:“不認識咱們沒關係,有毛爺爺這位共同的朋友,還把對方不肯幫忙。”
“可是強哥,那個叫劉欣菲的記者,可是給你攝過像,那些村民,會不會認出你來。”劉輝露出擔憂的神色。
劉輝的話,也有幾分道理,周強掏出一個防霧霾口罩戴了起來,這個口罩是他出門前,李成琴栽給他的,也是石門老百姓出門的必備品。
前些年,京城的霧霾十分嚴重,所以,京城市政府就將很多工廠外遷,其中獲利最大的就是冀州省,誰讓冀州省正好包圍著京城,這一政策,當時讓不少冀州人都很高興,覺得可以提高就業率,然後,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冀州的工廠增多,的確增加了財政收入,但是,這些工廠為啥從京城搬出來,還不是因為汙染太大。
是以,這幾年冀州省的幾個城市,頻頻在國內露臉,國內空氣汙染的前十名,冀州省的城市至少佔了一半,保頂和石門都是名列三甲,所以一到冬天就煙霧雲繞,整的跟仙境似的。
在石門,一到冬天,至少有一半的老百姓要戴口罩出門,所以周強帶上口罩,並不顯得很突兀,最多被罵一句‘城裡人就是矯情’。
戴著口罩下車後,周強看到路邊有個四十來歲的男子,就走了過去問道:“老鄉,給你打聽個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