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倒也未絲毫未有猶豫,遂拱手接令前往傳令。
自從赤亭一戰以後,無論是崔州平亦或者是黃忠,對於袁耀的統兵征戰能力,都已經身受折服。
年紀尚且不滿二旬,尚還未及冠便能臨危受命間統領數千於眾,且還能冷靜的分析敵我實力,尋一擅於藏兵之所進行設伏,再忽然殺出對曹軍進行攻擊。
並在廝殺當中,雖遭受總總變故以及戰陣間不利的態勢,他卻依然沉著冷靜的大破曹軍,陣斬、重創敵將。
試問,十七餘歲統兵者,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如此?
自從回返汝南以後,崔州平、黃忠都已是思慮周全,決定投效。
況且,現今黃忠其子也隨袁氏族人遷徙至汝南居住,自然也不用再擔憂其子的安危。
故此,他也開始循行漸進的想到了建功立業。
一想到功業,黃忠的心便彷彿在怦怦跳!
反而欲欲嘗試,彷彿渾身熱血都在沸騰湧動般。
至此,二人都決議歸附麾下。
諸將瞧著自家公子剛剛回返便氣勢恢宏般的下令大肆打造戰船,以做渡河之狀,便不由心思活躍起來。
原本受袁術之令遣軍南下增援的紀靈不由面露疑慮,拱手道:“公子,您可是已有渡河之良策?”
“良策倒也談不上,不過對於渡過淮水嘛,已是有數分把握。”
一時,袁耀信心滿滿地說著。
再諸將面前,保持了自身計劃的數分神秘感。
……
南岸。
依託岸邊所綿延的數里地內,便是揚州軍大營。
自從袁軍率部氣勢洶洶抵足淮水已北時,揚州刺史陳溫便遣軍前來於此屯駐,意圖以淮水天險為阻隔抵禦袁軍的進攻。
並且,他還放心不下,特意抵臨前線親鎮於此。
聽聞前數日袁軍陣間軍心有所浮動,諸將都意欲趁機撐船渡河,趁機攻殺袁軍大營。
但陳溫卻是以謹慎起見,下令各部依舊緊守大營,按兵不動。
當近日來袁耀曾被水賊擄掠的訊息傳出時,他才意識到……自己或許是錯失了大破袁軍的良機……
一時間,陳溫當真是追悔莫及!
只是,如今袁耀已經逃回,穩固了軍心,戰機已失。
他也只得繼續號令各部加固營壘,時刻巡查岸邊各處防線,以防袁軍強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