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逸笑想到的人卻要多得多,也複雜得多。
除了紅顏知己之外,他還想到了前世那些戰友,想到了江汐武林盟,想到了自已一手帶成強者的七大戰將,想到了白高峰這個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想到了司馬無望,想到了血衣樓的兄弟…
這些人,他都捨不得分別。
正思付間,李梵音忽道:“笑哥,你是大衍武林第二才子,可否以‘送別’為題,現場作詩一首讓我開開眼界?嚦,曲詞也行。”
肖逸笑思念成災,胸中鬱氣難消,正準備以長嘯的方式發洩一番呢,沒想到李梵音竟有此提議。
嗯,吟詩抒意豈非更好?
還是音妹懂我。
當下微微一笑:“那為兄就獻醜了?”
……
說完之後,略一沉吟,前世近代史上的傳奇人物李叔同所作的一首詞《送別》,頓時湧上心田。
他本就非常喜歡這首詞,加之幹剽竊這一行早已輕車熟路,自然是隨口吟來——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
吟誦之聲,最初還很雄渾洪亮。
吟到‘知交半零落’這句時,已是聲音哽咽。
吟完之後,肖逸笑早已淚流滿面。
顯而易見,肖逸笑對這首詞感觸很深,此刻又進入了思念亡故戰友的悲痛之中。
正如,很多戰友會為壯烈犧牲的他時常悲痛一樣。
前世身為特警的肖逸笑,雖然從警不過短短四五年,卻已不知送走了多少戰友:有的是工作調整依依惜別,有的是光榮犧牲陰陽相隔。
是以,他對‘送別’這個字眼體會極深。
李叔同的《送別》,無論是創作的背景,還是所要表達的心境,抑或是所用詞藻,都讓肖逸笑歡喜之致。
時常回味之下,幾達倒背如流之境。
……
李梵音只聽到一半,就已陷入呆痴。
她生於帝王之家,舞文弄墨那是必然。
大淵皇室身為天下第一勢力,文攻武略都極為強盛,麾下高手如雲,文人扎堆。
喜歡賦曲作對、吟詩誦詞的騷人墨客並不在少數。
膾炙人口的歌賦、對聯、詩詞,也是一抓一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