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無拱手作揖道:“文遠不必妄自菲薄。我自去了,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
張遼看著二馬離去的背影,望了很久,才又回到自己軍中,督軍繼續前行。
這一日,他們從倒數第二個行軍變成了倒數第三,用不了幾天,就得他們當先鋒了,必須時刻小心甘寧再來偷襲。
而曹無兩人亦是沿著漢水東進,沒了大軍拖後腿,兩隻千里駒撒歡似的在原野裡奔跑。
兩人兩騎,只一天就走了二百多里,約摸著明天就能進入江夏地界了。
因為戰爭臨近,附近很少看到炊煙,也不知百姓是跟劉備走了,還是躲了起來。
自董卓亂起,北方連年征戰,荊州早早被劉表佔據,戰亂較少,很多流民都來到這裡,但荊襄九郡中有兩個郡卻依然戰火紛飛,一是劉備屯駐的新野,二就是江夏了。
當年周瑜推薦魯肅給孫權,孫權見到魯肅的當晚,兩人把酒共飲,言談甚歡。
魯肅給孫權分析局勢,提出了著名的榻上策。
他認為,江東應該一路向西,佔據荊州、益州,與北方勢力劃江而治,二分天下。
從戰略上說,這是一個不輸隆中對的策略,而且荊州劉表、益州劉璋都不是善戰之輩,也容易實現。
但從根源上,這個策略讓孫吳從一開始就只想著二分天下,沒有北伐中原的進取之心。
而且,榻上策一開始執行,就遇到了硬骨頭。
黃祖,這個與江東孫氏有著血海深仇的猛將,紮根江夏十幾年,擋住了孫吳的天下二分。
從孫策到孫權,江東兵馬自東往西逆流而上,在江夏打了十幾年,終於在建安十三年格殺黃祖,結果等來的不是佔領江夏全境,而是劉琦、劉備的繼續堅守。
所以荊州治下,江夏連連征戰,百姓日日飽受戰火,江夏人是最苦的。
再往前走,就是敵軍境內,當晚兩人找了間因戰火荒廢的農舍休息。
阿大刷鍋煮粥,做了一頓好飯,曹無則坐在門檻,看著江水發呆。
阿大道:“今日多做些帶著,明日入了江夏,便不好做飯了。”
曹無點頭,轉而問道:“今天要捏腳麼?”
阿大緊抿嘴唇,半晌才道:“要……的吧。”
自從鄴城出來,沒幾天的工夫,他們兩人已經趕了數百里路,身心俱疲。
這一夜兩人互相捏腳,調整狀態。
一夜無話。
第二天到了江夏境內,果然如想象般堅壁清野,外邊也看不到行人。
戰爭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
兩人不敢走大路,沿著小路前進,這天又走了一百多里,傍晚時分,終於抵達了長江邊上。
跟長江相比,曹無沿著一路過來的漢水就像個小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