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斗大象後,楊武又連續走了一天半,終於在黃昏的夕陽中來到了兩天前就看到的山。
人說望山跑死馬,楊武覺得是跑死獅子了!兩天跑了將近兩百公里才到山腳下,心累。
楊武抬頭看了看,估計這座山有個5000多米,在這熱帶草原氣候下,山頂仍舊是常年積雪帶。
高山上的植被從低到高會有呈垂直分佈的自然帶:
低山季雨林帶-山地常綠闊葉林帶-山地針闊葉混交林帶-山地暗針葉林帶-高山灌叢草甸帶-高山草甸帶-亞冰雪帶-冰雪帶。
當然這是比較高的山峰,像楊武眼前的這座無名高山,從低到高分佈較簡單些:
低山季雨林帶-山地常綠闊葉林帶-山地暗針葉林帶-高山灌叢草甸帶-冰雪帶
山腳下就有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季雨林。
季雨林的群落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
在旱季時,上層的喬木多數會落葉,林冠較稀疏,下層草本枯黃。
在雨季的時候,林冠比較濃密些,它的整個季相由黃褐色轉為綠色。
季雨林的群落結構也很簡單,林內藤本及附生植物稀少。
在多數情況下喬木層有兩層植物:
第一層林木高15米左右,少數可達20米以上,生長比較稀疏,樹冠大,但不連續,樹幹分枝較低,枝丫彎曲,樹皮較厚且粗糙,落葉闊葉樹多於常綠闊葉樹。
第二層林木高4~10米,常綠闊葉樹多於落葉闊葉樹,生長受上層林冠疏密的影響。
而這裡是狒狒的家園。
狒狒是靈長目猿猴亞目狹鼻組猴科的1屬。它們的體型較大,在靈長類中僅次於猩猩屬,體長在50.8~114.2厘米,尾長38.2~71.1厘米,體重可達60千克。
狒狒在猴類中是唯一集大群營地棲生的高等猴類。
狒狒也是猴類中社群生活最為嚴密的一種,它們有明顯的等級序位和嚴明的紀律,懲罰的殘酷令人駭怕。
在野生狀態下的狒狒群體,經過幾年一個週期,就會發生爭戰,或分群或換王。
因為以新換舊、以強換弱是狒王國的法則。
狒狒一般性成熟在六歲左右,它的好鬥自然也有爭奪配偶的繁殖因素。
當然,狒狒群並非一直烽火爭戰,一般新王產生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會很安穩,而且繁殖增加,群體會迅速增長。
這時的狒王也會主動對地位低下的雄狒、雌狒表示友好,為它們理理毛,這結果更加固了它的地位,群狒也爭相拍狒王的“馬屁”,狒王只是象徵性為臣狒理毛,而地位低的狒狒則盡力而作,故狒王的毛總是油光順溜,最為光滑,一眼就能看得出。
狒狒的活動範圍主要是地面活動,也會爬到樹上睡覺或覓食。
它們善於游泳,這在猴類中是不常見的,而且它們還能發出很大的叫聲,或向族群示警,又或恐嚇對手。
狒狒一般在白天活動,夜間棲於大樹枝或巖洞中。它們的食物包括各種小動物及植物。
狒狒是群居動物,每群的大小通常為30~60只,也有200~300只的龐大族群。
群體中雌性數量較多,但是雄性地位較高。
雄性的狒狒藉由打架來決定彼此的階級,只有高階的雄狒狒才能與發情中的雌狒狒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