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的幸福感第二要素那就要歸功於我的性格。
在諸多心靈雞湯裡,性格決定命運是一句流傳很廣的話。
不知道別人怎麼看,至少我是認同這句話的。
衣食無憂的兒時經歷讓我從小就一直沒有什麼羨慕、遺憾等容易引發心靈缺憾的問題,這點我一直覺得很重要。
我認識很多的人,無論從哪方面看,他們都應該算普遍意義上的成功人士,他們有的身居要職,有的腰纏萬貫,有的事業有成,有的孩子出眾,但他們心中沒有安全感,這表現在長大後的他們總是想透過一些什麼來證明自己,來證明自己過得好,證明自己比別人強,證明自己的出眾......
我個人認為造成這種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在兒時欠缺一些重要的東西。
有的欠缺學習,有的欠缺物質,有的欠缺關愛,有的生活在別人家的孩子陰影下等等,這種總想透過花樣表現去證明自己比身邊人或曾經的身邊人活得好的最根本的緣由就是嚴重缺乏自信。
我把這歸結為自卑,這樣的人很多。
其實並不是所有有上述欠缺經歷的人都會有這樣的問題。
有問題的那部分人只是覺得別人會在意他們欠缺這些。
其實他們真的想多了,除了父母親人,沒有人會真正去關心一個和自己不太相關的人,甚至都沒人發現他們自己認為的所謂的欠缺。他們只是虛構了一個別人看不起自己的場景,然後就在以後的日子中不停地代入,用自己所解讀的別人的動作、眼神和成績折磨自己。
不是一次,而是反反覆覆折磨自己。
然後繼續想方設法去證明自己。
迴圈往復!
說得不一定對,也真的沒有針對某個人,請勿對號入座。如果有人對號入座了,就說明我說對了,即使單純的為了證明我說得不對,大家也別對號入座。
有點兒繞嘴!
其實易中天先生在他的《中華史4青春志》一書中曾總結說:“從西周、東周到春秋,就是我們民族的少年時代,那時的人,是有著真性情、真血氣的,因此有情有義、也敢愛敢恨。”我也是第二次看到這段才明白他為什麼選擇了“殺身成仁的刺客、追求真愛的情人、義無反顧的戰士、忠貞不貳的臣子、力挽狂瀾的使節,以及人情味十足的鬼神”作為素材來寫我們中華民族這段青春志,其正如梁啟超說的,只有少年人才常思將來,到了老年就惟思既往了。惟思將來才生希望心。惟生希望心,才會進取。這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精氣神。
從中也證明了一個人的少年時代的重要性。
在談到希臘藝術時說過,一個成年人並不可能再變成兒童。但,兒童的天真不讓他感到愉快嗎?他不應該在一個更高的階梯上,把自己的真實再現出來嗎?一個民族的固有性格,不是在他兒童的天性中,在每一個時代都純真地復活著嗎?為什麼歷史上的人類童年時代,在它發展得最完美的地方,不該作為永不重返的階段顯示出永久的魅力呢?
易先生說:“當然應該。”
田後生也說:“當然應該。”
所以我一直堅信,一個人的童年經歷是會影響他一生的。
我也確認,一個人只有瞭解我的這段童年經歷,才會知道為什麼我會和別人不一樣!
和我接觸過並深入瞭解我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我身上有兩個很重要的性格特點。
其中之一就是我從不抱怨。
應該是沒人聽見過我抱怨什麼。
在這種心態下,我自然會比許多人多了很多開心的機會,當然會增加幸福感。
其實關於心態,夫人一直是鄙視我的,她總說我不夠大氣。
初聞很不服氣。
我總說,我從來沒有主動挑過事兒,基本上都是別人先惹我的,但這些年細想下來,她說得也有道理。
作為天蠍座,我還是有時候計較別人的錯誤,別人的低素質,別人的無知......
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在他收集編著的那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菜根譚》中說過:“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之不可陶熔。我果為巨海長江,何患橫流汙瀆之不能容納。”意思是我如果是鍊鋼的洪大火爐,何必擔心頑石鈍鐵不能被我熔化,我如果真的是巨海長江,又何必擔心細流與汙垢不能被我容納。
還得修煉!
還得經常背一背上面的話,讓自己成為洪爐大冶,成為巨海長江!
我的第二個讓我幸福感增加的重要性格特點不好形容,如果非要找一個能表達的詞,應該就是獨特的捨得觀。
自從自己把琴棋書畫作為自己裝文雅必備的愛好之後(具體情況將在第四章文筆中的第2節《“詩仙”轉世》一文再細說),陸陸續續又增添了一些,慢慢變成了如今我行文目錄中的九個大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