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重生大唐之五子奪嫡 > 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

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 (第1/2頁)

程處亮、秦懷玉等四人坐在地上,相互看著對方狼狽的樣子,不由得放聲大笑,這一次抗旱之旅,給他們的震撼實在是太大了,從身體到心靈都是一層洗禮。

程處亮忽然道:“快看,三哥在那邊!”

“還真是三哥,我們過去吧!”秦懷玉道。

四人疾步走向李恪,“三哥,你也在啊?”

“是啊!你們也在啊!這次旱救災辛苦你們了,不過這苦值得,這不?老天爺終於下雨了,老百姓也能有一個好收成了…”李恪微笑道。

“是啊!終於把這雨盼來了,之前錦衣玉食、炊金饌玉,沒覺得食物有多珍貴,經過此次抗旱救災,才發現老百姓是真不容易啊!”柴哲威唏噓道。

李恪聞言,感同身受,不由自主的念起李紳那首憫農詩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好詩,三哥這首詩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寥寥幾筆,便概括了農民勞作的艱辛,感嘆勞動果實來之不易,告誡了世人要珍惜糧食…

三哥厲害啊,不愧為大唐第一才子,詩詞聖手…”秦懷玉誇讚道。

其他三人也極為認同的點了點頭,如果沒經歷過這場抗旱救災,他們或許沒有這麼大的感觸,但是經過這次抗旱,平時不知民間疾苦的他們第一次感受到普通百姓的的不易,四人才真正體會到他們所吃的糧食,每一粒都是如此珍貴。

憫農詩其實有兩首,這是其一,還有一首同樣非常出名,“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他們的作者都是同一位詩人——李紳。

但這位寫憫農詩的李紳卻並不憫農。

李紳,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人(今安徽省亳州人,原本來自小仕宦家庭,父親曾在烏程縣衙供職。

只是,李紳6歲那年,父親過世,只好隨母遷居潤州無錫生活。家庭的變故及隨母親顛沛流離的兒時歲月,使李紳更加感受到底層生活的艱辛,尤其是目睹終日勞作的農民長年辛勞仍溫飽得不到保障的辛酸苦楚,讓早年的李紳給予了農民無限同情。

這個時候的李紳的確是憫農的,只可惜,在科舉入官後他卻忘記了自己的初衷,隨著官位的一步步上升,生活逐漸開始奢侈起來。

據說他吃一頓飯有時要耗費數百貫錢,特別是他喜歡吃雞舌,每餐一盤,要耗費活雞三百多隻,致使院後宰殺的雞堆積如山,由此可見奢侈到了什麼地步。

李紳做官之後,根本不會體恤百姓的粒粒皆辛苦,而且為官暴力,讓百姓經常擔心受怕。

很多人甚至外出逃難,下屬向他報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

李紳卻說:“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飽滿的顆粒總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隨風而去,這事不必報來。”

單從這句對話就不難看出,李紳早已不是當年的李紳了,而轉變為一位視百姓如草芥的冷血官僚。

……

太極宮。

最新小說: 大明:天下第一皇商 穿越秦時,如龍在淵 大明:家父崇禎,千古一帝 毒妃掐指一算:王爺,今日宜和離 明末巨盜 清穿:四爺的鹹魚貴妃寵冠六宮! 大明:史上第一國門皇子 那些年關於兩人的江湖恩怨 魂穿之萌妃別想逃 大明:我為景泰之子,當挽天傾 三國開局召喚姜子牙 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 大明:家有蠻橫小嬌妻 浮生燼 三國之亂世潛龍 天行九歌之分付與疏狂 逍遙小師爺 大明:我!老朱家的瑞獸麒麟 請君以江山為聘 大明憨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