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百姓來說,什麼最難得?
不是山珍海味、不是廣廈美屋,是教育!
在這個文盲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年代,認識幾個字就可以到縣裡當一個文書,會一點算術就能當一個掌櫃,至不濟也是一個賬房先生!
吃喝不愁、不用再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跟老天爺掙命,這簡直就是所有農民最最最終極的理想!
可就是這麼一個理想,卻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的人終生也無法達成。
為什麼?學問太難得!
學習的成本太高,資源太少!
李恪一臉傲然道:“本王堂堂親王,一諾千金,有必要騙你們嗎?”
“王爺贖罪!”
人群裡面,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老淚縱橫,淚水沿著溝壑縱橫般的老臉肆意流淌,在孫子的攙扶下顫巍巍的起身,轉身面對災民,激動地說道:“王爺能於此時站出來接受吾等無用之人,已是天大的恩情,不啻於父母的養育之恩!何敢再去索求?從今以後,吾等即為王爺的僕役家臣,自當忠心侍主!活下來,那是二郎的恩德!活不了,那是你的命!若有人敢有一句抱怨,老子白彪與他勢不兩立!”
災民們唯唯諾諾,紛紛出言贊同。
狄知遜低聲在房俊身邊說道:“這老兒乃是長安城外白家村的村正,今年已逾八旬,平素很是德高望重。原本此等祥瑞,朝廷另有安排,不至於同災民流散荒郊野外。但此老對於本村受災之後凍餓而死的災民心有愧疚,將朝廷賜予他的錢糧盡皆散於危重災民。”
在這個年代,限於生活水平和醫療條件,一個普通人很難活到七十歲,超過八十歲,便被視為祥瑞,會定期得到朝廷的獎賞。
而這白彪居然捨棄優渥安穩的生活,自願將自己的賞賜分與災民,這份品德讓李恪肅然起敬。
“好,竟然大家願意聽本王的,那本王要交代下來的第一件便是,立馬在你們居住的棚舍區附近挖幾個茅房,以後所有人都必須去茅房大小便。”李恪一臉嚴肅道。
災民們聽到這個要求都有點莫名其妙,顯然這些災民根本沒有意識到講究衛生的必要性和嚴重性。
李恪見災民都是一臉懵逼,便耐心解釋道:“你們這樣隨地大小便,不僅讓你們的生存環境變得烏煙瘴氣、惡臭難聞,還極容易滋生細菌,產生瘟疫…”
這些災民雖然不知道細菌為何物,當一聽到瘟疫,全都大驚失色。
由於古代受醫療條件的限制,瘟疫對人類來說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在過去不久的隋朝末年就發生過一次大的瘟疫。
當年是春季,由於戰爭外加水患,長安城周圍除了長安本地州縣的饑民以外,還有大批沿著運河兩岸逃往北京的河北、山東難民,以至於填塞道路、餓殍遍野。但是,政府卻沒有多餘的餘糧,只得採取有償救濟的方法,按每石糧食白銀五錢的價格出售,身無分文的饑民得不到絲毫實惠,只好在城內沿街乞討,最終死於長安周圍。在長安地區連年爭戰,以及河北、山東數以萬計的難民群聚京城而得不到安置的壓力下,長安終於爆發了大瘟疫。
百姓們便如麥子一般紛紛倒下,死去的百姓不計其數,這離現在還不過十年,其中就有災民親自經歷過這場瘟疫,怎能不讓他們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