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指長得象,是性情,為人處事這上頭。張太監沒象旁人那樣巴結逢迎,拜高踩低,他是純靠一身本事站穩腳跟的。旁人的那些算計他也不是不懂,只是不屑為之。
他的倆徒弟也差不多,辦事得力,不喜歡勾心鬥角的那一套。
這會兒知道有人還可能對貴妃不利,徒弟年輕的臉上露出憂心忡忡的神情。
“嗨,這才哪到哪。”張太監擺了擺手:“皇上這才幾個嬪妃?就算個個都惹事,那也掀不起什麼風浪。沈才人的事兒,盯緊著些就是了。”
年輕人就是沉不住氣。
張太監想起先帝晚年後宮的亂相,忍不住搖了搖頭。
那會兒宮裡亂得沒法兒說,曾經的寵妃不甘落幕,有兒女的想要替兒女謀劃,先帝似乎已經完全不在乎名聲體面這些東西,有一回先帝乘步輦經過餘容亭的時候,有宮女在那裡採摘鮮花,先帝一眼看中了,光天化日,就在亭子邊把宮女幸了,之後揚長而去。
按著宮規,那個宮女之後可以換個地方住,雖然沒有封號,但是卻不必再辛苦勞作。
但是這宮女第二天就報病,說是高燒不退,就被挪出去了。後來……就沒什麼後來了。
這事情一看就不單純,這姑娘八成是被人暗中下了黑手。但是這種事宮裡多了,誰會去過問?連先帝快活過之後,就把這宮女忘了個乾淨。
她的死在這宮裡連個水花都沒泛起來,這樣的事情還不止一樁兩樁。先帝晚年行事全憑喜好,宮裡的人個個都在揣摩先帝的心思行事,死幾個宮女算什麼?
麗貴妃得寵的時候那真是囂張跋扈無人能及,她有個宮女,很得臉的那種,給麗貴妃梳頭時沒留心梳掉了兩根頭髮,麗貴妃惱了,就讓人拖了出去打,活活打到死。
張太監還記得當時有個貴人,不滿十七歲,時間有些久了,幸虧張太監記性特別的好,才能記得那個貴人姓祁。
麗貴妃不喜歡她,大概是因為她格外年輕,又生得靈秀,就在遊湖的時候示意人把她撞下水,又不讓人去救,那個年輕輕的祁貴人就這麼在眾目睽睽之下溺水而死。
後來麗貴妃自個兒也沒落好下場。
等劉淑妃上位,她比麗貴妃講究名聲,但是根本上,她和麗貴妃是一樣的人,旁人的命不算命。她也殺人,只是不象麗貴妃那樣肆無忌憚。她身邊的宮女被先帝寵幸了,劉淑妃一樣容不得,生怕宮人得寵了自己失寵,一旦失寵,那麗貴妃的下場就是她的前車之鑑。
劉淑妃還弄死過兩個女官,還有太監。
所以啊,和那時候比起來,當今皇上的後宮可以稱上得太平安泰了。
雖然也有李妃這樣的,吳嬪這樣的,還有野心勃勃的沈才人,但是隻要上面的人不亂,下頭就亂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