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考慮過,就是奔著上市去的,不過公司成立剛半年,距離上市還太遙遠,所以不著急。”
“也是,不過股權分配這塊最好早做,這對上市審查有幫助。”
“我有在留意這點,會找專業人士安排。”
“那就好,不過,有沒有想過轉讓?或者融資?”說到這裡,段勇平解釋道:“我知道你不缺錢,不過融資花的是別人的錢,自己投資花的是自己的錢,不一樣。”
不一樣?
楊磊內心哂笑。
有啥不一樣?
無非是拿別人的錢來發展公司賺錢那一套。
可是,咋不說賺到的錢也要分出去好多呢?
明明可以把賺的錢全部收入自己囊中,為啥非要轉讓給你們這些投資人一大部分?
如果實在缺錢,那是沒辦法,只能找投資人融資。
但在不缺錢的情況下,他要那麼幹就是傻缺。
除非,投資人能給他帶來遠超現金收益的其他好處。
段勇平能嗎?
或許拉攏段勇平這麼一個大佬在一個利益集團內確實有些好處,至少可以讓他認識更多的網際網路大佬,拓展人脈,提高聲望。
可是,靠他自己也能做到這些,完全沒必要付出額外的股權,尤其是螞蟻和羚羊的股權。
他一直把螞蟻和羚羊看得很重,當然不會輕易地把股權分給什麼人。
所以笑道:“道理我都懂,不過暫時沒有融資的想法,而且我這個人和一般人還不太一樣,對股權看得比較重,你要是讓我學小李子那樣只拿百分之十幾的股份,我寧可放棄上市。”
“少融點,找個靠譜的投資人,在上市的過程中可以幫你少走很多彎路。”
嗯,道理也是這麼個道理。
能量大的投資人,確實可以搞定上市過程中亂七八糟的事情,讓上市變得很輕鬆。
但問題是,楊磊也不會需要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只要他的羚羊和螞蟻做得足夠出色,只會是各大交易市場求著他去那邊上市,而不是相反。
就像某為,假如某為有上市的想法,那麼全球範圍內任何一家交易所都會大開綠燈並且開出各種優惠條件,什麼券商也會呼啦啦地圍上來。
為啥?
利益太大。
所以,把蛋糕做大才是做生意的真諦,當你可以讓一群人獲益的時候,你就將自然而然地擁有相對等的影響力。
你的利益能輻射到哪個高度,就決定著你的影響力能達到什麼高度。
還拿某為舉例子。
某為的強勢崛起,受益者有誰?
一,數十萬某為的員工,他們都能拿到高額的工資和分紅。
二,上下游產業鏈上的每個相關企業以及企業員工。
三,各環節的代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