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劉備這邊,他現在身邊跟著武安國和劉川他們,依舊在優哉遊哉地幹著拐賣人口的大業。
只是劉備一直所期盼的兗州大才,是一個也沒碰到。找了很久卻只撈到了不少兗州“小才”,也就是那些雖然不令人感到驚歎,但也覺得還算不錯的人才。
大概招募了幾十個吧!
這也讓劉備不由感嘆,這兗州人才就是多。這些人雖然目前尚還難以大用,但是小用的地方還真不少。別的不說,就青州很多重要地方的職位,就被一群自己很不滿意的人佔據著,自己早想換掉他們了,只是沒有合適的替代人選而已!
雖然青州的世家們提供了不少人才,但那些人在做起事來的時候,永遠都是優先考慮家族的利益,其次才是趙二的,這就有些令人苦惱了。這可不是換個家族其他成員就能解決的事,在目前看來,只有用外州的人才過來跟他們制衡一下,才能讓事情變得順利一點。
唉……這趙二就是這樣,有些事情上雖然很精明,但在另一些事情上就會很疏忽,這內政上的事,就只能劉備來替他發愁了……雖然劉備也是半吊子。
正當劉備發愁呢,這時下面人來報,說南宮家家主南宮蘭邀請劉備過去做客。
南宮蘭自復興家族後,又重新進駐了山陽郡,不僅收回了舊日的產業,還吞併了不少當年東郭家的產業,又重新恢復了舊日的榮光。
他經歷人生如此大變後,頭腦清醒了不少,眼光也逐漸放得長遠了。原先南宮家僅僅滿足於蝸居山陽一隅,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這才被東郭家盯上,成了人家的踏腳石。而現在南宮家歸了南宮蘭掌控,就不能再這樣了!他要把南宮家發展成跨越數州的大世家,這樣才能避免再度發生滅族之禍。
他知道現在兗州之主曹操實力不強,外面強敵環飼,而兗州東部更是時常受到青州的劫掠。故而他不準備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在曹操那邊,他自然會保持基本的擁護。但在劉備這邊,也應該下個注,做一番投資。
他聽聞劉備在兗州四處尋覓人才,便覺得是個機會。於是主動邀請劉備過來,準備把自己家族的人推薦過去。
雖然南宮家之前經歷滅族之禍,人丁凋零,但南宮家畢竟是擁有悠久歷史的世家。當初東郭家誅滅的也僅僅是南宮家的本支而已,那些早已分家出去的南宮家外支,並沒有受到株連。南宮蘭在復興家族的過程中,可是拉攏了不少外支力量支援自己,也正是有了他們的幫助,才能復興成功的。
劉備接到邀請後,欣然進入了昌邑城。曹操入主兗州後,並沒有在這所原州治內辦公,而是繼續留在了他的東郡。
劉備看著昌邑城內熙熙攘攘的街道,覺得這城內城外真是兩個世界。劉備仁善,故而他在執行人口劫掠行動時,只會去搬遷城外鄉間的人口,而城內的人口他不會去動。
原因很簡單:鄉下人的財產無非就是土地而已,而漢末大亂,絕大多數鄉人根本沒有土地,只能給別人當佃戶,忍受地主們的剝削壓迫。劉備把這些人搬回青州,分配給他們土地,是善舉,是為他們好。故而劉備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但是城裡人就不一樣了,城裡人的財產是城內的產業,是城內的宅子。如果把他們強行遷徙到青州,青州可給不了他們相同的補償,以劉備之仁善,當然不會行此逆人心之事。
進入南宮家後,南宮蘭熱切地招待了劉備,兩人相談甚歡。南宮蘭向劉備表示,自己願意在青州那邊也建立一處產業,進行投資。劉備自然對此表示歡迎。
而後南宮蘭便叫自己的幾個族中子弟過來見劉備,並問他:“這些人,劉使君可看得上眼?”
劉備便跟這幾個人簡單聊了聊,發現這些人算不上什麼人才,僅僅比那些只知賣弄詩詞歌賦的廢物強而已。
正當劉備猶豫要不要給南宮蘭個面子,收了他們時,擅長察言觀色的南宮蘭猜出了劉備的心思。他知道自己族中這些人劉備看不上眼,要想讓劉備收下他們,必須得另加籌碼。於是眼珠一轉,而後對劉備說道:“劉使君,在下府中有一客卿,前些日子出去辦事,剛剛回來。此人頗有大才,劉使君可要見見?”
他這是準備把客卿“賣”給劉備。這位客卿的才能是沒得說,堪稱大才。然而此人卻並沒有投靠自己之心,在自己這裡僅僅是寄居而已。南宮蘭知道,只要客卿心中的“明主”一出現,他就會立刻拋棄自己,去投奔別人了。
既然此人不能為我所用,那乾脆賣給劉備,以換取南宮家能在青州開枝散葉。日後南宮家若是不幸再度發生動盪的話,亦可以在青州重新崛起,這是“狡兔三窟”的道理。
劉備自然應允,於是南宮蘭吩咐道:“來人,請郭先生過來!”
須臾,一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走入廳中,向南宮蘭行禮:“嘉見過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