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商賈正聚在一起說話。
“這次皇上讓往安洲那邊送一批茶葉、衣服、瓷器和絲綢等物,還有遷移的百姓,又是一支大船隊,我們準備跟著一起去安洲。”
“我也去,帶上貨物,再從安洲採買一些,下一趟南洋。”
“正好在安洲那邊多住一段時間,那邊缺人,又沒有僕役,雖然什麼都貴,但確實挺自在。”
“現在大雁也挺自在的,雖然我家現在僕人都沒了,全是僱工。”
“咱這還算好,許多世家那才真是,自從出了‘奴僕自贖’政策之後,又規定了奴僕自贖的價格,僕從沒了大半。”
“安洲那邊,更是不認賣身契,沒這玩意兒!”
“給你們講個笑話,之前周老東西出海做生意,想賺大錢,又想著安洲人力貴,自己帶了一船奴僕,結果到了那邊,人安洲政府說不認賣身契,大雁人可以直接去登記領戶籍,都是良民,然後他僕從全跑了,周老東西差點沒回來哈哈。”
“僱傭就僱傭唄,咱們不欺負下面人,上面人也欺負不了咱們,現在都講法。”
“可以僱傭些外邦人,他們便宜。”
“我不習慣外邦人,白的黑的,看起來怪怪的,有些官話學得還不大好!”
……
  宮中。
官員們也在說著話。
“你這是新鞋?(”
&np;ldquo;?(”
“嘖,鞋子不錯,樣式太年輕了,你年紀也不小,穿這麼花哨的鞋子做什麼?”
“穿衣自由,你管我?”
“行吧,說起來,近日朝堂之事真是不少。”趙侍郎又感嘆。
提到這裡,吳御史也不炫耀鞋子了,認同地點點頭:“工部在研究安洲送回來的新炮、武器,還有其他東西,忙得很,皇上也很關注,武器是最要緊的東西。”
趙侍郎:“戶部常年忙得很,還有禮部和鴻臚寺最近也忙,又有一些西方國家過來面聖,我看主要是想把人送過來見世面。”
吳御史:“這正常,他們那些國家窮得很。每年跟著海船來的外邦人無數,幹活倒是肯出力氣,來了就不走,都說大雁和安洲是聖地,安洲暫時不許外邦人久留,他們就往大雁跑,一個個官話學得挺好。”
“哈哈哈,聽說他們國家也在學官話,主要是大雁在他們那邊新開的廠子,都只收會官話的,你沒看到這次他們的商隊採買單,好多都是書籍。”
“說起廠子,戶部說,新廠要開一個到炎國去?“
“對呀,炎國那邊什麼都便宜,工價低,而且這廠子說是對什麼環境不太好,不開在大雁。炎國和伽國都想要,不斷給戶部和皇上送禮。兩邊使者都在朝上磨了小半年,最後才敲定炎國,不過,以後其他廠也可以開到伽國去。”
“哈哈,戶部和禮部每年收禮的庫房都要裝滿。”
“對,這次西洋的國家禮物也帶了不少,還挺多新鮮東西的。”
吳御史好奇:“這次咋回禮?”
趙御史擺擺手:“什麼咋回禮?次次都一樣,讓禮部官員寫表彰回信唄,最多再帶盒印著大雁朝的伴手禮瓷器!
“咋?還指望我們給他們送東西啊?皇上說了,我們要有大國風範,送來的東西有用,就多誇兩句,趕緊學,送來的東西沒啥用,就少誇兩句。”
吳御史十分自然地點點頭,“禮部寫回信雖然忙,但每次忙完,皇上都有外邦禮物賞賜給他們,真好。”
趙侍郎羨慕:“可不是。”
吳御史:“你們吏部也挺好的,現在是還不忙,但科舉一開始,就忙得很。”
趙侍郎重重點頭,深以為然。
聊了這麼多閒話,吳御史看氣氛到了,立刻轉了話題:“對了,有個問題想問你……”
趙侍郎反應快,抬腳就要走,語氣急促:“別問我去安洲進修的事情,名額還沒出來,誰都不能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