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兩個學生打架頭破血流,這樣的事情報告老師,誰能說他是打小報告呢?
作為家長,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打小報告的習慣,如果有這樣的家長,那他一定是腦子不正常的。
或許有些小孩子打小報告是因為孩子心中的正義感,但是為了不讓群體排斥他,作為老師和家長,也應該引導孩子改掉這個習慣。
陳小小被打破頭流血的時候,在裡水溝村只是一個小插曲。
距離開學還有十來天的時候,李可灼接到了鄉里的電話。
原來,李可灼暑假的時候在島國引進了一條電子錶生產線。
經過島國專家幾個月的安裝除錯,生產線已經可以開始生產了。
所以,負責電子錶廠的王昌平廠長,給李可灼打電話讓他去參加開工典禮。
王昌平,就是以前服裝廠的廠長,電子廠建起來後,他又兼任了電子廠廠長。
電子錶,是七十年代出現的液晶屏石英電子手錶,其中最貴的就是積體電路以及液晶屏,石英倒是非常便宜,其次就是朝盤錶鏈這些。
最貴的積體電路和液晶屏,些兩個零件加起來的成本價就高達4元人民幣。
積體電路是採購的國營742廠的積體電路,742廠答應每年給小安鄉電子廠提供最低十萬塊,最高一百萬塊的積體電路。
按理說,如今的國內,積體電路是供不應求的狀態,作為國企,742廠也是根本不會理會小安鄉電子廠這樣一家新建的鄉鎮企業的。
每天去742廠採購積體電路採購商,排隊都能排出幾百米遠,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742廠會答應給小安鄉電子廠每年提供最低十萬塊積體電路呢?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李可灼從東芝公司那裡花大價錢引進的1.5微米生產線。
1978年,國營742廠從東芝公司引進3寸矽片生產線,開啟了長達多年的輝煌。
在1983年的時候,電子工業部從四川永川半導體研究所抽調了500人,與742廠共同組建無錫微電子科研生產聯合體,攻關23微米工藝大生產技術。
現在才1985年初,一年多時間,742廠連2微米的工藝都還沒有公關出來,卻得知有私人引進了1.5微米的技術。
好傢伙,這還真是就算研發出了2微米工藝,在國內也是落後啊。
於是在李可灼要求國家幫忙的時候,742廠得知訊息後馬上就站了出來。
這次派往東芝公司的50名技術人員中,其中有10人都是742廠的工程師。
李可灼也是因為這件事,才和國營742廠產生了合作關係。
其實742廠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從東芝公司引進更先進的技術,只是他們根本不可能有李可灼那麼多外匯。
國家整體外匯都才幾十億美元,根本不可能掏出幾千萬美元來引進一條在西方看來也是很快就要被淘汰的1.5微米晶片生產線。
目前西方試驗室,已經在研究1微米以下的工藝了,比如七百奈米,五百奈米哼哼。
就算是工業生產線,也是先進的1微米工藝,1.5微米已經是快要被淘汰了。
但就是在國外快要被淘汰的技術,在國內也是非常先進的。
李可灼掏錢買了這樣一條生產線,742廠也是想要蹭一下技術。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