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誰能想到,那只是神話的開始……
得到了OK的眼神後,她才回頭看著康馳,問出了提前就已經準備好的問題:“在2025年12月31日,也就是一個月前,楓葉國通用聚變公司曾經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核聚變實驗事故。”
整個畫面給人的既視感,就像是進入了充滿暴力美學的蒸汽朋克世界。
遺憾的是,這次金烏一號是多方合作造出來的,因此製造者判定為華國,而且系統還明確標註出了康馳的個人參與度只有32%,因此不能對它進行直接升級。
接過鍾維堅遞過的裝置預執行分析報告,康馳立即仔細看了起來。
“這主要是因為磁化靶裝置每次燃燒的核燃料非常少,通常只有幾毫克,燒完就沒有了,所以我們完全不用擔心核聚變試驗堆發生事故後,會造嚴重的核洩漏事故,哪怕大家還是不放心,只要保持一公里以上的距離,它就是絕對安全的。”
&ng的起始燃料測試就能看出,金烏一號的效能和LM26所身處的量級完全不一樣。
“好吧。”康馳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所以沒有直播……是怕我們翻車吧?”
原本放著東方超環的實驗室內,已經變成了一個結構比東方超環還要複雜得多的大型裝置,它的造型風格相當粗獷,各種密密麻麻的線路管道縱橫其間,在裝置的周圍,還有三個人型機器人走來走去。
蘇珊珊忍不住追問道:“那金烏一號呢?”
隔著螢幕,反而讓他的不真實感更加明顯了……
金烏一號,穩了!
說實話,如果可以的話,他還真希望能夠站在現場,親眼見證到這一個偉大時刻。
當看到系統彈出面板後,康馳頓時就像吃了顆定心丸。
“當然記得了。”康馳笑了笑,“我第一次上華國新聞就是你採訪的,怎麼可能不記得。”
隨著鍾維堅的一聲令下,各部門立即行動了起來。
雖然系統彈了面板,但該有的流程和謹慎的態度還是要有的,
歷史總是告訴我們,浪是沒有好下場的。
雖然整個專案動用的人數,少說也有好幾萬,但鍾維堅此刻依然感覺這一切就像是在做夢一樣,很難想象在康馳的帶領下,他們僅僅只用了四個月不到,就造出了這個在各方面效能,都強的離譜的大傢伙。
“康院士您好,我是華國新聞的記者蘇珊珊,請問可以耽誤您幾分鐘,向您做個簡單的採訪嗎?”
康馳點了點頭,放下分析報告後說道:“那就正式開始實驗吧。”
【解析專案:無解析項】
【物品狀態:完好】
蘇珊珊一口氣問了三個問題,不過其實都可以歸納為是一個安全問題。
透過層層關卡後,車輛終於停在了距離反應堆足足有五百多米的實驗總控室,
康馳一下車,就看到幾個扛著攝像機的記者,正在門口採訪從燕京趕過來的能源局局長,以及一群廬州的當地領導。
不過問題不大,康馳已經把最好材料都給它用上了,加上系統對大型物品升級的尿性,哪怕能升個一兩級,對效能的提升估計也不大。
“康院士來了!”
不過這個極限對應的,其實是1500兆焦的最高單次能量輸出,雖然系統面板說這是最高的,但實際上在康馳的計算中,極限應該是1800兆焦,因此係統給出的很可能也是一個相對安全和保守的資料。
當然,康馳也不至於作死,非要試出到底給多少燃料它才會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