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身體好的大爺大媽還詢問他們能不能報名一起去,他們說自己年輕時候都上山下過鄉,身體素質比很多整天窩在辦公室電腦前的年輕人還要好。
火雲村迎來了第一批夕陽紅老年團,大爺大媽們每個人都穿著紅背心帶著紅帽子咋咋呼呼的比年輕人還要嗨的跋山涉水,一路上挖著野菜,挖著中藥就來到了火雲村。
他們更感興趣的是魚塘裡自己養的無汙染的魚,吃小魚小蝦長大的鵝下的蛋。
他們說年輕時候上山下鄉比這個苦多了,那會上頓窩窩頭下頓窩窩頭,自然災害的時候真的是把樹皮都啃光了。
因為聽說父母要來,這次旅行團的年輕人只有兩位,是怕父母出什麼危險一路護送而來。
潘晴川說,能不顧風雨每個周都去相親角給孩子物色物件的老人,都是狠角色。
晚上照例是篝火晚會,老人們載歌載舞,談笑著年輕歲月的鎏金時光。
他們說那會結婚哪像現在一樣挑挑揀揀,大多數是媒人看著兩個人年紀差不多,一撮合成功率就很高。
那個年代的人,沒有現代人這麼多的想法,比較單純。
聽著他們不聽的講著過去。
潘晴川就用薩克斯為大家演奏了一曲茉莉花。
很快,一群老年人跋山涉水去了人跡罕至的火雲村的新聞就上了頭條,又一波熱度來了。
很多散客也翻山越嶺到火雲村來打卡。
村民們每天忙著做山珍,打掃客棧,釀酒,扎染,忙的不亦樂乎。
這裡的夜常常因為有遊客而點燃了篝火。
寂靜的山村漸漸的變得熱鬧起來。
很多村民一個月就賺夠了以前一年才能賺到的錢。
得有人來消費,經濟才能活絡起來。
潘晴川前期的投入,總算現在慢慢的看到了回報,村民們臉上的笑容多了。
而想要到丹妮那裡報團的人也越來越多。
丹妮索性跟自己媽媽所在的電視臺合作,電視臺幫忙宣傳組織,抽兩成的佣金,電視臺全程拍攝。
電視臺現在由事業單位變為企業。
受自媒體的影響,電視臺的廣告收入大不如前。
丹妮的媽媽作為主編,也經常要找一些廣告,這種可謂是雙贏的事情,而且眼看著火雲村已經成為了一張名片。
能幫助村民脫貧,讓城市生活的人去體驗世外桃源的感覺,這是一個很好的看點,而且老年人還是非常願意相信電視臺的品質的。
這也為丹妮的媽媽解決了大麻煩。
他們順勢開設了一個叫《真愛之旅》的旅行相親節目。
每個報名的男女嘉賓都會由電視臺進行資料的稽核。
稽核透過的才會成為節目的嘉賓。
在這裡電視臺透過他們各自提出的條件進行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