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專家聽說潘晴川買果苗是想幫助貧困山區的人民脫貧,捐助給了他們十畝地的果苗,這些果苗經過培育,最快三個月就可以結果。
在這種時候移植,一般人可能會把果苗種死。
但是專家們願意一路護送果苗去火雲村,並且幫他們栽培好。
這簡直是授人以漁。
這一連串的好訊息讓林琳和潘晴川覺得未來可期。
之前還在逆境之中一籌莫展。
這些好訊息無疑就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林琳有心事,但是在潘晴川面前依舊裝作很開心的樣子。
而潘晴川也在這一天得知,那個幫他要回兩萬塊錢定房款的姑娘,是他曾經資助的大學生。
這是一隻書信往來,那個姑娘原來的名字改了。
當時幫她,只是覺得想盡自己一點微薄之力,卻不想這姑娘為了要幫他拿回那兩萬本來不會退的錢,丟了工作。
她的電話變成了空號,潘晴川連跟她說一聲謝謝的機會都沒有。
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
做善舉的時候,潘晴川沒有想過要回報,卻不想一件件事都回報給了他。
他感嘆,人生有時候你都想不到會遇到什麼事情,但是無論怎樣,他都熱愛生活的去努力。
晴音依然還叫晴音。
小段也在努力維持著晴音一直都有的水平。
一切似乎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規劃部門很快也聯絡了林琳,確定了設計圖紙,很快就要開工。
重修小學也提上了日常。
孩子們很快就有明亮的教室可以學習了。
一家很裝修風格非常古樸的餐廳,音樂也是悠揚的古箏曲。
彷彿如汩汩的流水,沁人心脾,這是第一次潘晴川跟林琳單獨一起吃飯,林琳今天特意穿了一件很精緻的黑色高領毛衣,外搭一件米色的羊絨薄外套。
她臉上畫了淡妝,整個人眉目更清晰了,淡淡的腮紅起到好處,顯得整個人芙蓉如面柳如眉。
潘晴川點的菜都是平日裡林琳愛吃的。
這點讓林琳很意外,似乎她在哪道菜上停留的時間長,這些細微的細節都被他發現了。
有時候,林琳總覺得跟潘晴川好像認識了很久似的。
就有這麼些人,會讓你感到似曾相識的感覺。
菜上起了,林琳期初是安靜的在吃。
但又略顯得尷尬。
她開口問,潘叔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