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揮揮手,屋裡的內侍全部退走,連劉大伴也退了出去。
“朕已知曉你們一家來自千年之後。”皇帝平靜地看著張曉琿說道,他能感覺到這個少年人暗地裡一瞬間的警覺,“你們一家的到來,實是我大乾的幸事,但就如安平所說,她不知曉你們是因何而來,朕亦無從猜測,但想來送你們前來的門派,是要讓這世間變得更好,此亦為朕的所思所想。”
皇帝的意思是,別擔心,咱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但是所謂的“世間變得更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二戰時期德國**認為世間沒有猶太人是“更好”,日本人認為“*****”更好,一神教認為全世界的人都是他們的信徒才是“更好”,還有一種說法是地球只剩五億人就是“更好”……
皇帝彷彿是看出了張曉琿的所想,進一步解釋道:“朕以為人人餓了有飯吃,冷了有衣穿,百姓居有其屋,四海無流民,應是好的世間了罷。”
張曉琿微微笑著應道:“陛下所言甚是。”
這就是所謂的時代侷限,在還遠遠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當下,能做到這些當然算是好的了,可是解決了溫飽問題以後,大家的認識又不一樣啦!四海無流民?還有許多人認為大傢伙可以隨意在街頭搭帳篷流浪才是最好的世間。
但是張曉琿當然不會跟皇帝聊這種政治問題,這類高深的問題自然有他爹跟皇帝探討,而且幾千年來,到底怎樣才是好的社會形態這些統治者們心知肚明,不過是看他們的屁股坐哪邊更多罷了。
他頓了一下又說道:“如今皎漂港那一帶的馬德島仍是無人荒島,若是我大乾在此地駐有水師,便可確保前往身毒、波斯一帶水上商路的安全暢通。”
因為西羌的不斷壯大,大乾目前對河西走廊的掌控遠遠不如漢唐時期,歷史上,中原王朝的勢力從唐朝末期的中亞退出後就一直沒能回去,連我國著名詩人李白的出生地都成了國外,導致直到現代西北都被境外勢力瘋狂滲透,發生了各種慘痛事件。
而在當下,絲綢之路對大乾的正面作用顯然也降低了不少,因此海上商路的重要性便會凸現出來,有一種說法,當年歐洲各國之所以會有地理大發現,就是因為歐洲通往我國的商路,被新興的奧斯曼帝國控制後收取高額過路費,歐洲商人們不得不從海上另尋商路前往我國,陰差陽錯之下才發現了美洲大陸。
不管怎樣,海上商路開通後對大乾的促進作用會大大增強,而中國曆代王朝對海權的漠視也將在大乾終止。
“此地離那馬六甲海峽有多遠?”皇帝問道。
“航程約為十日。”張曉琿答道。
馬六甲海峽在經濟和軍事上都無比重要,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要塞,現代我國的石油進口一半來自中東,四分之一來自非洲,全部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運回我國,因此在現代馬六甲海峽被譽為我國的“海上生命線”,一旦發生意外,將對我國的能源運輸帶來巨大影響。
然而這條對我國來說最為重要的航線,卻先後被本土離得更遠的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所控制,以至於我國有了一個“馬六甲海峽困局”之說。
皇帝沉吟,大乾水師原本並不是他所看重的,水師將領在朝中往往也沒有什麼影響力,大乾剛立朝時因為軍費不足,甚至還發生過水師將士自己打魚解決軍餉的事情。
而且大乾水師亦沒有遠海航行的經驗,更多的是在內河作戰,因此要打造一直優秀的遠洋水師,只能是由眼前這少年來替他完成。
那武備學堂便只也能由別人來掌管,他心中閃過一個人的身影,不由得一陣鬱悶。
也罷,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只能是自己這個便宜小舅子最有資格掌管這武備學堂了。
“武備學堂的摺子朕看了,亦已傳給兵部,兵部討論認為武備學堂亦是必要的,只是對學員挑選方法有異議,另外對教官的資格認定亦有不同看法,你心裡得先有個數。”
皇帝頓了一下又說道:“兵部認為掌管武備學堂的人應由朝中軍中德高望重之人擔任,你雖本領過人,但年歲太輕,資歷亦淺,不宜掌管武備學堂。”
張曉琿有些意外,實在是他並沒有在摺子裡提到由自己掌管這武備學堂,他哪裡會這麼的不知天高地厚,他只是負責把現代軍事思想帶到大乾,至於大乾能接收多少,這不是他憑一己之力可以左右的。
再說了,他當了武備學堂的校長,還怎麼有時間達成自己的目標?
“陛下,微臣無意掌管武備學堂,您知曉的,微臣一心只想找到那大荒之地。”
他微笑著對皇帝說道。
皇帝看著張曉琿篤定淡然的樣子,一時也有些意外。
“你可知曉掌管武備學堂的好處?”皇帝問道。
其實在他心裡,掌管武備學堂最理想的人選就是張曉琿,之前也是他跟兵部提出由張曉琿掌管武備學堂。
張家沒有野心,張曉琿來自千年之後,練兵之道自然比朝中這些大老粗的武將們多出不少,再加上往後大乾要使的亦是由他製出的槍械打仗,還能有誰來掌管武備學堂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