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各人看向張德源的目光還殘留著震撼,這四句話實在是振聾發聵、如雷貫耳。
而張德源聽到皇帝馬上就給這幾句話定義為“四為句”,也感嘆文明的印記總有它的脈絡可循,他說出來的確實就是出自北宋著名理學家、關學領袖張載的“四為句”。
“四為句”也叫“橫渠四句”,自誕生以來傳誦不衰,影響我國達千年之久,許多重量級人物都把它當作立身和做事的最高標準,在現代,“四為句”也是許多大學的校訓。
但是在這個時空裡,有沒有張載都很難說,這“四為句”肯定不能失傳,而如果要流傳出去,在這個場合說出來無疑是效果最好的了。
“張會元,不知此四為句出自何人之口?”這次春闈的主考官吏部尚書劉大人問道。
“回大人,據學生所聞,此四為句乃出自張子厚張載之口,張先生乃是關中人氏,隱居於橫渠一地,人稱橫渠先生。”
現在交通訊息流通不便,有沒有這個人其實很難搞清楚,就算是專門去到地方查問也有很大可能問不到。
“父皇,時辰要到了。”太子提醒皇帝該排名了,進士們還得遊街去呢!
“好,今科第一名為翼州鄴城張德源;第二名為江南揚州王唯,第三名為幽州京城周樂浦,第四名為……”
接下來的程式也跟張德源瞭解到的差不了太多,但是他對自己成為狀元還是有些意外,以他的理解,哪怕自己答得再好,但是兩個孩子現在也太煊赫了些,特別是閨女,皇帝會為了平衡稍稍壓他一下,給他一個第四名差不多了。
沒想到皇帝一點也沒猶豫就點了自己狀元,直到在皇宮正大門走出去,張德源還是有些不在狀態。
到了遊街的地點,被周圍興奮不已的人群圍觀,張德源覺得自己更像珍稀動物而不是像狀元,人們肆無忌憚地評論遊街的進士們的身材長相高矮胖瘦,總有一兩句免不了聲音大一些。
“快看,前面那個就是張小將軍和安平縣主的爹,我都說今科狀元定然就是他了!”有人嬉笑著說道。
“可我瞧著不像,這新科狀元雖說臉黑了些,看著卻也不到三十歲,如何就生了張小將軍這般大的兒子?”有人反駁。
“張小將軍也不過才十五六歲,怎麼就生不得?”那人答。
“我家老爺財大氣粗,那狀元配我家小姐正正好。”一人說道。
“配你家小姐?你家老爺的脖頸能比那胡王的粗還是比他的硬?也不怕被張小將軍一刀斬了,後頭不是有一個探花郎麼?怎麼不搶去?”
各種話語議論紛紛,張曉瑛一陣無語,好像她哥是那一言不合就會大開殺戒砍人腦袋的人似的。
她一身男子裝扮,手上握著一根樹立的棍子,棍子頂上綁著隱形攝像頭,先是站在最好拍攝的前方,後來又一路跟著遊街的隊伍行進。
她被四個蕭衛緊緊圍護在中間,前路又有衛國公府的護衛不動聲色地給她開道,這一路竟然完全暢通無阻,張德源在馬上看到閨女的架勢,向她露出了不贊同的神色。
當爹的剛考中狀元遊街,閨女就當街橫行霸道,這不是給人留下把柄黑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