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福子,京城裡哪家酒樓有這叫花雞麼?”蕭元錦又問。
“小姐,小的孤陋寡聞,並不曾聽說哪家酒樓有這道菜。”小福子答道。
若是哪家酒樓有這道叫花雞,食客們肯定趨之若鶩,沒道理一直籍籍無名。
“元錦你喜歡吃,讓我哥把製作方法寫給你,回京以後讓你家廚子照著做,不難的,不過我家就我哥做的叫花雞最好吃。”
張曉瑛看她也那麼喜歡吃這叫花雞,顯然也是吃貨本性,不覺對她也有了幾分親近。
吃貨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把自己喜歡的美食介紹出去,然後收穫一大波吃貨的認同,據說這也是那部著名的美食記錄片的導演的工作動力,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這麼一想其實有很多菜譜都可以寫給蕭元錦啊,我大中華的飲食文化雖說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真正開始有大發展是從宋朝開始的。
作為歷史上經濟發展水平最高且從上到下都致力於吃喝玩樂的一個朝代,大宋朝的人民群眾的飲食要求開始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的方面發展。
現在既然宋朝沒有出現,但是也要讓華夏美食有機會發揚光大流傳下去,讓後世的吃貨們也有機會拍出一部《舌尖上的華夏》來。
穿過來以後她還有好多壓箱底的好菜都吃不著了!比如京城的名菜北京烤鴨,她最喜歡吃的那一家的特點是,把剛出爐的鴨子身上某個部位的鴨皮單獨片好,夾起一片蘸著白糖放進嘴裡,輕輕一咬鴨皮就化在舌尖上,一點渣都不留,她至今描繪不出那種特別的滋味。
還有烤生蠔!據說第一個有文獻記載吃生蠔的也是大吃貨蘇東坡他老人家,只是他是被流放到海南儋州的時候吃的,以現在的運輸條件,不到海邊是不用惦記吃海鮮了!
想到房車裡的小龍蝦,生蠔吃不著,說不定小龍蝦還是有機會吃的,麻辣的蒜蓉的油悶的十三香的………哎呀!不行了,吃貨對美食的慾望是無窮盡的!
把各種美食食譜寫給蕭元錦,她家這樣有錢有閒的大地主家庭,沒準還能把這些美食提高一個層次,張曉瑛自己說不定還有機會嘗上一嘗。
可是她這話又讓蕭元錦三人愣住了,蕭元錦問道:“小張老師,把製作方法寫給我,這法子不就從你家流傳出去了嗎?”
呃…………
張曉瑛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在現代社會里,眾多美食博主們為了教會自己的粉絲學會各式拿手菜,各個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倒是讓她忘了在這個知識和資源同樣匱乏的朝代裡,哪怕是一道菜譜都是價值不菲的智慧財產權。
麻煩了,天天卡在第二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