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樣好多了。”
張曉瑛下意識要照鏡子,想起來沒有。
“不行,我得把化妝盒拿出來。”
她對著銅鏡咬牙切齒。
母女倆來到廚房,李嵐打算熬個白米粥烙個雞蛋蔥油餅當早餐。
張曉瑛學著用火摺子,這些都是必備技能。
母女倆配合得很不錯,張曉瑛第一次燒火有點手忙腳亂但很快就適應了,一人管兩個灶的火還有空觀摩她媽烙餅。
“娘,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呀。”
她感慨。
“慢慢來。”
李嵐安慰她,手不停地翻動鍋裡的餅。
香氣從廚房飄出去。
劉氏進門來:
“阿姐,你們這麼早!好香啊!”
她讚歎。
其實她們平日並不會那麼早吃飯的,但是既然做了也沒什麼。
大家都洗漱好了,圍著一起吃早飯,兩個男孩吃得高興,還一人裝了兩個蔥油餅帶去學堂。
沒想到這種潔白細膩的麵粉烙出的餅子這麼美味,等吃完了這些她定要再買些回來。
劉氏心想。
吃過飯張曉瑛就跟著李書民和李峰一起到前面的醫館。
醫館不大,門上的匾額寫著“修正堂”三個字。
還真是簡單粗暴的直白啊!
張曉瑛忍不住笑。
進門左邊一前一後放兩張桌子,後邊有個小隔間,右邊是藥櫃。
醫館裡還有三個學徒負責抓藥煎藥消毒物品之類的工作,他們都喊李峰師父,喊李書民師祖。
張曉瑛在醫館也會跟著這麼喊。
她是年紀最小的學徒,大家喊她“瑛子”。
上午病患不多,李書民每天的例行工作是先到安置軍隊傷患的處所,這裡叫“安樂堂”,類似於軍區醫院+療養院的地方巡視一遍。
張曉瑛自然是要跟著去的。
李書民看著要跟著出門的張曉瑛,欲言又止,嘆了口氣,最終什麼也沒說,帶著她一起走了。
一起去的還有另一個叫李林的學徒,十五六歲,看著就是那種認認真真一絲不苟的樣子,張曉瑛覺得他在現代的學校裡一定是班級裡被化學老師選為實驗助手的同學。
安樂堂很近,就在府衙邊上一條巷子進去,一面牆就挨著府衙後院。
院門很大,沒有門檻,進了院子發現所有的屋子都沒有門檻,應該是為了方便傷員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