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兔兔在艾蘇爾電影節上獲獎的那部作品。
這部影片在龍國境內禁播,秦絕只見過網路上僅存的幾張官方海報,現在切實地看到實物,不由得為這股撲面而來的衝擊力暗暗咋舌。
用英語和電影院的售票員稍作溝通,秦絕得知《伊森小鎮疑案》剛好還有午夜場,遂買票進入放映廳。
偌大的廳內只有她一人,幾部外語廣告片播放完畢後全場燈光暗下,唯有銀屏時亮時暗,氛圍無形中有些陰森。
秦絕面容淡然,渾然不懼,坐在正中央靜等影片開場。
窸窸窣窣的動靜從音響中傳來,像密密麻麻的蟲子爬過草地。兩個在黑夜裡打著手電筒的A國警察首先出現在螢幕中,故事隨之開始。
這是一部懸疑片,地點在A國,時間在上個世紀,“伊森小鎮”是個主觀虛構的地點,在現實中並不真實存在。
電影最開頭借警察之口描繪了一起慘案,死者是伊森小鎮上的住戶,名叫伯爾特,男,四十二歲,是個鰥夫,往日裡為人熱心,在鎮上風評不錯。
但正是這樣一個友善的鄰居,在某天早晨被發現死在了自家的花園裡。根據警察調查的資訊來看,他死狀悽慘,被開膛破肚不說,下半身更是血肉模糊,有多處被砍剁的痕跡,而兇器尚不明朗。
主線由此丟擲:兇手是誰?
A國警察很快鎖定了幾名嫌疑犯,在探查過程中,一個個小故事被丟擲,死者伯爾特的良好形象也被逐漸推翻,原來他是個偽善的惡棍,他將自己包裝成善於傾聽,共情力強並熱衷於包容、安慰他人的慈悲形象,藉此獲悉大家不為人知的秘密,然後在他人懺悔時趁虛而入,用言語洗腦他們,為自己攫取利益。
在伯爾特從“無辜受害”向“死有餘辜”轉變的同時,嫌疑人們也依次被排除,最終只剩下居住在小鎮邊緣的一對母女。
在這之中,母親是龍洲面孔,據小鎮居民回憶,幾年前這位母親獨身帶著她疑似混血的女兒來到這裡定居,平時靠雜活維持生計,除了有些孤僻外沒什麼特殊之處。
A國警察將探尋的目光放到了這對母女身上。
線上索極度稀缺的情況下,一位警官勇於實踐,對照著屍檢報告利用道具還原屍體的慘狀,得出了“兇器是菜刀”和“兇手力氣小於成年人”的結論。
他因此深深懷疑真正的兇手是那個才十歲出頭的女兒。
這個推斷聽起來非常荒謬,果不其然遭到了其餘同僚的反對,爭論之時,警察們的上司拍板決定還是先了解這對母女的背景再作考慮——畢竟,目前來看她們沒有任何行兇動機。
涉及到不同國家,警方調查的速度也慢了下來,但耗費的時間並非沒有意義,新的進展像一記重錘狠狠敲在了眾人心上。
多方查探的結果顯示,這位母親原本居住在龍洲某個小鄉村內,在離開鄉村、遠赴A國之前,她曾殺死過六個同鄉人。
她是個在逃的殺人犯。
原創劇本,純屬虛構,沒有原型。
明天(10.22)單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