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8日,恒生指數以1588點收市,當日成交額創下8億港幣的記錄;
在吳光耀看來,香港新一波行情已經開始啟動;
股民發熱、股市發狂的時代,將又一次來臨。
接下來幾天,股市出現了一些疲態,一直未過1600點;
但,市場上卻出現異常的一個現象:
很長一段時間裡,會德豐股票一直處於大市活躍,我巋然不動的狀態,屬於那種‘冬眠股’;
然而在一月下旬,會德豐股價突然從4.1港幣的水平,竄到了5港幣,如同蟄醒的長蛇。
如此反常的行情,讓市場人士紛紛猜測起來;
市場最多的說法就是:吳氏家族欲收購會德豐集團。
原因很簡單:‘民族英雄’吳光耀一向喜歡收購英資公司,倒在其省下的英資大公司,佔據了港島的半壁江山;比如九龍倉、置地、和記黃埔、青州水泥、香港電車、香港電燈、中華煤氣.......
如今會德豐蠢蠢欲動,大家自然第一個想的就是吳光耀在‘搞事’。
同時,一些媒體翻出舊賬:在1982年,香港就有媒體刊出一則花邊新聞——吳光耀在20年前曾經贈予會德豐創辦人老馬登(已故)一幅中堂壽軸,不慎流落市場,在一古董店售賣;小馬登獲悉後,前去回購此寶物,卻發現已經被他人捷足先登。
媒體們認為,馬登家族將吳光耀贈予的寶物沒有當一回事,傷了世界首富的面子,那吳光耀也不必客氣,反正緣分已盡。
作為輿論的主角,吳光耀頓時倍感無奈,那些股民可想的真多;
吳光耀從來沒有對會德豐有覬覦之意,理由有兩個:
第一,會德豐的資產雖然豐厚,卻不是非買品,也不是不可替代的資產;簡單來說,自己看不上!
第二,吳光耀和老馬登是不打不相識,和小馬登關係也尚可,算得上朋友關係;華夏有句古話——朋友妻、不可欺;朋友財,不可貪。
所以,吳光耀怎麼可能主動去收購會德豐集團,甚至當初小馬登有意放盤,吳光耀也絲毫沒有動心。
至於媒體的花邊新聞,吳光耀雖然有些生氣馬登家族將自己的寶物‘遺落’,但也不至於因為這個事情,而發難。
對於市場的傳聞,吳光耀卻無法做出解釋,也不想做出解釋;
大家願意腦補,就去腦補吧!
不過,對於會德豐集團的股票反常行為,吳光耀其實心裡已經有數了;
不出意料,應該是過江龍——邱德撥在興風作浪。
看情況,會德豐主席小馬登已經將自己手中的股份,賣給了邱德撥;
同時,邱德撥又在市場悄悄的暗購會德豐股票,所以導致會德豐股票身高。
馬登家族和凱瑟克家族一樣,一直對‘九七回歸’感到恐懼;
那麼馬登家族淡出香港,也就順理成章。
無獨有偶,由於家族內訌,會德豐集團大股東張玉良也有心淡出香港;
這就更加堅決了小馬登提前一步,將自己手中的股份悄悄的賣給他人。
邱德撥何許人也,竟敢來香港收購大型英資洋行?
此時在香港,邱德撥絕對是個籍籍無名的人,超過九成香港市民未聽說過邱德撥的大名;
但邱德撥能被人稱之為‘過江龍’,顯然不是等閒之輩;
邱德撥原籍福建,早年在馬來華僑洋行當書記員,1960年與朋友一道創立馬來亞銀行;
1965年,邱德撥移至新加坡發展,收購馬來亞銀行的新加坡資產——以酒店業為主的5家上市公司;在新加坡,邱氏的財富僅次於黃廷芳家族,兩人皆是名聲顯赫的南洋大富豪。
80年代初,黃廷芳家族進軍香港,在港的旗艦信和集團還躋身香港前十五的地產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