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培訓活動辦的非常成功,黎素不僅收穫了嬪妃們的感謝,回去之後,還收到了大家以各種名義派人送來的“謝禮。”
後宮嬪妃大多喜好面子,在送禮上也出手豪爽。
尤其是有大家的對比,每個人都生怕被說小氣,變著法的給黎素塞東西。
當然,最終的結果便是,黎素出宮的時候,足足多用了八輛馬車來裝各種布匹首飾和玉器擺件。
這其中有一半要歸功於皇帝陛下,他老人家得了黎素的方子後,交給宮中御醫看過之後,御醫當即便驚訝萬分。
隨機便表示,研究出這個藥方的人,必然是醫聖級別的人物,按照這個方子調理身體,效果必定不尋常。
如此一來,皇帝徹底放下心來,隔日便開始按照方子服藥。
也不知是心理作用,又或許是藥效當真特別快,皇帝服藥的當天便覺得身體強健了不少。
甚至晚上和嬪妃進行生命大和諧運動的時候,也不會覺得力不從心了。
第二日早上起來,仍舊覺得渾身充滿了力氣,精氣十足的。
欣喜之餘,皇帝便對黎素獻藥的舉動十分滿意,於是乎大手一揮,賞賜給的毫不吝嗇。
這一次進宮,黎素可謂是賺的盆滿缽滿,身價翻倍的上漲不說,關鍵還和皇帝的女人打好了關係。
有她們這批固定客戶在,芙蓉坊以後的生意絲毫不需要擔憂了。
因為宮中那些需要看診的嬪妃情況已經穩定,不需要黎素日日診脈,只需按照方子堅持服藥即可。
每隔半月,黎素還需給她們複診一次,這樣才能掌握她們的恢復情況,精準的調整藥方。
因為黎素畢竟是個未出嫁的姑娘,長久住在宮中也不太方便。
何況黎素還有生意要做,皇后倒也是個體諒人的,知道她不便久留,便允了她出宮的請求,只說之後每隔半月再派馬車接她進宮一日。
黎素哪有不答應的道理,應承了皇后的提議,坐著馬車出了宮。
這麼多的東西,黎素自然是不可能帶回尚書府的。
雖說她不怕那些人找事兒,但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若是柳氏趁她不在府中的時候,派人偷偷摸摸做點什麼,她的人未必能發現。
畢竟現在黎素的院子裡,除了幾個照顧孩子的是她自己的人,其餘人都是尚書府的下人,都是聽柳氏差遣的。
提前一晚,黎素便大致算好了這種東西的價值。
除卻一些不能當錢花的各種擺件、布料和首飾之類的東西,單單只是真金白銀,數目就已經相當可觀。
因此一出宮門,黎素便吩咐車伕先去京城最大的牙行,她要買房!
先買一座可以隨時落腳的宅院,地段要好,宅子可以不用太大,但必須要精緻。
再買一座用來放作坊的院子,地方可以偏一些,但面積一定要夠大,能用做生產,也能給那些下人提供住宿。
馬車車隊在牙行門口停下,黎素帶著隨行宮女進了大門,趕車的車伕自然都留在外面等候。
車隊如此浩浩蕩蕩的氣勢,早就引來了許多行人的關注,見那車停在牙行門口,不少人停下腳步打量。
“那不是尚書府的大小姐嗎?!”
有眼力好的一眼便認出了黎素,驚訝的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