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和奧運會的聯絡,最早在1910年的時候,曾有人在《申報》發出著名的“奧運三問”,正式讓奧運會走入了國人的視野。
第一問是中國什麼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
這一問題在1932年得到了回答,當時中國派出了第一個奧運會代表團,由劉長春領銜參加洛杉磯奧運會,這標誌著中國運動員首次登上奧運會的舞臺。
第二問是中國的運動員什麼時候能夠得到一枚奧運金牌?
這一問題在1984年,同樣是洛杉磯奧運會上得到了回答,當時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贏得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枚奧運金牌。
第三問是中國什麼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
這一問題則是在2001年得到了回答,當時京城獲得了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舉辦權,這也是中國首次承辦夏季奧運會。
這三個問題的提出和回答,見證了中國從對奧運會的陌生,到逐漸參與其中,並舉辦奧運會的歷程,體現了中國體育和國際接軌的努力,更象徵著國家整體實力的提升。
中國對於即將到來的奧運會的熱情是空前的。
整個國家的老百姓被集體動員了起來,只為了能向全世界展現中國的新面貌,讓那些始終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的西洋人知道,中國的真實一面到底怎樣。
雖然最開始有些抗拒,但是,能夠參與其中,張楚還是倍感榮幸。
8分鐘的單獨表演時間,這在正常開幕式演出當中是獨一份的。
拳法、雙手刀、輕功……
演出的內容,經過張楚,以及開幕式顧問團的反覆編排,研究,最終確定了下來。
為了確保開幕式當天的節目效果,張楚光保密協議就簽了十幾份。
甚至還有人提出,開幕式前一個月,讓張楚封閉彩排,不與外界接觸。
對此,張楚給出的回應是:玩蛋去!
老子拖家帶口,為了參與演出,還要被關一個月的緊閉?
憑啥?
“好!非常好!特別的好!”
耳麥裡傳來了張一謀的聲音,連著三個“好”字。
張楚拿起地上的刀,朝著主席臺那邊走了過去。
每一個動作,早就爛熟於心,今天彩排不過是熟悉場地,還有燈光。
奧運會開幕式是在晚上,張楚表演的時候,偌大的體育場,除了一束追光之外,再沒有別的照明。
在這種環境之下,張楚還要保證演出萬無一失,每一個動作都不能出現紕漏。
難度可想而知。
特別是苗刀術,換成拳法的時候,張楚飛刀歸鞘的那個動作,光線不足,能否完美的呈現出來,一直是張一謀擔心的問題。
“牛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