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未見,不認得我了?”
酒店的房間裡,一眾演員正手捧著劇本在對臺詞。
這是元和平拍戲的習慣,每天都要把第二天要拍的戲準備一下,讀一遍劇本,找找人物的感覺。
演袁烈的演員是個美籍華裔,叫安志傑,學過拳擊、空手道,還曾在少林寺學過一段時間的傳統武術,當年憑藉著徐可執導的《黑俠2》成功出道。
“做妹妹的,怎麼能忘了哥哥!”
張婧初接著念道。
“義父一直很想你,你今天能趕回來參加他的壽宴,義父一定很高興!”
整個故事的大體結構,張婧初其實並沒做太大的改動,只是在細節上處理的更加合理了。
至少不會出現老公公兼義父被人殺了,做兒媳婦和乾女兒的卻無動於衷,還能保持冷靜的橋段。
原本張婧初是準備對劇本動大手術的,卻被湯維給攔了下來。
說到底《蘇乞兒》還是一部功夫片,最終還是要靠拳腳來說話,過多的在文戲上糾纏也沒多大意思。
不過和元和平之前的作品相比,《蘇乞兒》的動作風格走的是為數不多的純剛猛路子。
正所謂“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這部電影的武打設計成了這句武學至理的最佳例證。
故事中,蘇乞兒與假想敵武神對戰的部分強調的就是一個“快”字,由於速度上的優勢,招式間武神佔盡了先機。
之後,元和平最為看重的街舞版醉拳,同樣也是如此。
說到這裡要插一句,元和平之前已經為程龍、李連潔、甄紫丹等功夫巨星都設計過醉拳,而且風格各異。
程龍的醉拳走平民化諧趣路線,以醉酒的姿態,來麻痺痛感兼迷惑對方,有點像雜耍,充盈著一股市井智慧。
李連潔的醉拳剛猛無匹,是借酒醉爆發出身體的最大潛能。
甄紫丹的醉拳多了一些舒展俊逸的翻騰動作,有種一醉解千愁的灑脫。
而到了張楚這一版的街舞醉拳,就更像是酒醉後的情緒宣洩了,說得直白一點兒,就是耍酒瘋。
故事的最後,蘇燦與多位外國大力士的擂臺比武,拳腳兇猛,招式霸道,幾乎可以用肉搏來形容激烈程度。
雖然這種設計大大的增強了視覺快感,但整部電影的主要人物,功夫幾乎走的都是剛猛路線,少了點兒變化和靈動,難免有些單調。
總的來說,這部《蘇乞兒》文戲照搬《霍元甲》,沒有在蘇燦的心路歷程上做文章,武戲剛猛震撼,但也有些單調和僵硬,自然很難塑造出一個符合觀眾心意的理想蘇乞兒形象。
新瓶舊酒,即使劉伶再世,恐怕也要醉意闌珊了。
讀完劇本,張楚又和古軒釗一起去了酒店的天台,這幾天兩個人一直在研究打戲的套路。
別的都還好,唯獨元和平所說的,將街舞和跑酷兩種時尚元素融合到打戲當中去,張楚始終不太理解。
既然要走剛猛的打鬥風格,卻還要在其中加上一些雜耍的動作,怎麼看都顯得不倫不類。
“其實我也不太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