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餘火的暗示之下,劉鐵放下了以往對這些江湖術士的成見,這些細微的態度轉變,取決於他對案情的複雜評估。
因為在此之前,劉鐵始終堅信要想破案,講究的是真憑實據,而非江湖上這些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玄學騙術,但自從活屍出籠,要不是許茂春發動民間力量,他這個刑偵大隊的大隊長,又豈能安枕無憂的坐到現在。
都說存在即合理,既然民間這些風水先生,能夠發展到現在,而且發展的勢頭,逐步在壯大,說明並不是過往被定性為騙術那麼片面。
“對了,來叔,關於湯家大小姐的案子,我查閱了之前的卷宗,之所以至今未能結案,與失蹤的餘火,也就是二小姐守著的那個男人有關,在餘火沒有定性為死亡之前,警方都不會結案,希望你們能夠理解。”
湯若雅的案子,自從警方立案以後,懸而未決,不是因為警方故意拖延,而是有太多難以下定論的結論,以至於卷宗封存之後,又因警方換屆,讓這個案子便一直擱淺至今,時間一長,自然就成了無頭懸案。
劉鐵是個追求完美的人,自從他從基層調到市局以後,翻閱了不少這種無頭懸案,越是這種疑難雜症,對於他來說,越是能夠勾起他的破案慾望和鬥志。
唯獨湯若雅的案子,讓他無從下手,因為當時這宗案子過於複雜,一時間湯家發生了太多變故,不僅讓湯家受盡打擊,也讓警方亂了陣腳。
先是湯若雅自殺身亡,然後詐屍鬧鬼,緊接著湯道義失蹤,又接著是湯若惜失蹤,再後來餘火失蹤,最後湯若惜安然無恙的回到了湯家,而其他人卻再也不知所蹤。
如此複雜的劇情,電視劇都不敢這麼編寫,更何況警方要想盡早破案,簡直比登天還難。
況且,當時的情形是,警方像是無頭蒼蠅,沒有任何查下去的線索,根本無從下手。
讓當時的江海警方,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似乎湯家發生這些聞所未聞的變卦,慢慢的淡出了公眾的視線。
但對於江海警方來說,這個案子始終如同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劍,不破此案,這把利劍就沒法摘了下來,這種煎熬,換做是誰,都難以承受。
劉鐵心理素質極好,卻始終對此案,耿耿於懷,因為他在翻閱塵封已久的卷宗的時候,發現了一些當時原本可以順藤摸瓜查下去的細微線索。
但當時因為沒有及時跟進,以至於成了今天的遺憾,而這些線索放在今天,顯然已經不切實際,也沒有跟下去的必要。
劉鐵的突然解釋,讓餘火感慨萬千,當初餘火是親歷者,如果不是冥燈被人竊取,自己也不至於獻祭於靈婆,淪落到今天‘鬼籍’的地步。
都說人生無常,世事難料,餘火當初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勇氣,居然能夠幹出獻祭這等壯舉。
不過,現在來看,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至少得到了湯若惜的傾心。
現在,還可以與自己心愛的人日夜廝守,儘管湯若惜並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此等美事,又何足道哉呢。
“劉隊長,讓你操心了,我想大小姐在泉下也能夠得到一絲的安慰。”
面對劉鐵的殷勤解釋,餘火只能以宋福來的口吻,客套的說道。
劉鐵說完,起身,拍了一下身上的菸灰,在離開之前,來到了剛進書房的時候,他停留在書架上邊上,抽出一本書,說道:“沒想到湯老爺子還喜歡看這種書,如果不介意的話,是不是可以借給我看幾天。”
劉鐵從書架當中,抽出的那本書,書名叫做《消失的我》,這是一本懸疑推理性質的小說,雖然是小說,卻是以紀實性手法著作而成的。
關於這本書的作者,有太多的說法,有的說是透過論壇裡收集起來的一本推理合集,也有人說這是網路小說為了意淫,故意胡編亂造的一本快餐文學。
當然,最靠譜的一種說法,是說作者是從警隊裡面出來的人,但因害怕成為公眾人物,所以用了一個阿米的化名,至於這個阿米是誰,並沒有人知道。
為什麼說,這種解釋最為合理,因為書中字裡行間當中,有太多的行話,尤其是一些警方破案的專業術語,比如,不可能犯罪,不在場證據,殺人動機等等,還有無差別殺人,交換殺人,博爾斯通之類的。
而更專業的,還有什麼遠拋近埋,頭遠身近,諸如此類,讓人聽得雲裡霧裡的,更別提知道其意思了。
劉鐵之所以特別關注這本書,那是因為書中記載了一起殺人兇手,上演了一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金蟬脫殼之法,利用被害死者本身,成功擺脫了自己的嫌疑,最終讓警方顏面掃地的故事。
這個故事並不新鮮,但是這樣一本書,擺在了湯道義書房的書架上,就變得有趣起來。
因為,在劉鐵看來,湯道義的失蹤,並非卷宗當中輕描淡寫的記載那樣,只是失蹤那麼簡單,這背後一定有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