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位居高位,自認勞苦功高。
所以即便是嗅到東方浩辰不悅的訊息,也是沒放在眼裡。
繼續道:微臣並無這個意思。
既然攝政王不是這個意思,又是何意?顯然,東方浩辰這一次不打算像以前一樣放任攝政王的放肆。
一味的退讓只會讓對方誤以為是懼怕,從而更加得寸進尺。
攝政王也沒有想到這一次東方浩辰會如此的不給他面子。
雖是低垂著首,但臉色明顯的陰了下來。
兩側微微現出咬痕,繼續道:陛下後宮佳麗三千,雖說陛下日理萬機做不到雨露均霑,但只對皇后一人獨寵,這一點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後宮安定,陛下才得以安心治理天下,若是後院起火,陛下又如何能安心治國?
後院起火?
怕是起火也是你那親侄女點的火!
東方浩辰心中冷笑,面上卻是現出不多見的不悅。
說起來朕與皇后也算是青梅竹馬,朕在北冥做質子期間就與皇后情投意合,朕獨寵皇后,又有什麼不對?
漫不經心的語氣隱隱著對攝政王的不悅。
緊接著東方浩辰話鋒一轉,不鹹不淡道:攝政王輔佐朕管理朝政勞苦功高,可是什麼時候連朕的後宮之事都要攝政王操心了?
還是,有心之人在朕的後宮插了眼線,故意放假訊息給攝政王,從而挑唆朕與攝政王的關係,坐等漁翁之利?
東方浩辰的質問可謂三路十八彎,問得攝政王惱火又無言以對。
東方浩辰給他留了餘地,並沒直接說是蘭貴妃的人前去告狀,所以攝政王也不好直接質問東方浩辰為什麼不翻自己侄女的牌子。
攝政王可以提出萬般理由左右東方浩辰朝政上的事物,但是後宮之事——
本就已經是逾越,而且東方浩辰也算是給了他臺階,所以不得不灰頭土臉的附和:陛下所言極是。
微臣也是聽信了他人的挑唆,才斗膽啟奏。
說起來都是微臣太心急,陛下登基已經一年有餘,可是整個後宮竟無一人為陛下增添喜訊。
想我大燕雖不是泱泱大國,如今卻也是鼎盛無比,微臣也是一時著急,才會如此冒犯,還望陛下體諒微臣的一片苦心。
無妨。東方浩辰很是大度的揮了揮袖袍,也沒再抓著攝政王的小辮子不放。
和攝政王鬧得太僵,只能讓親皇叔東方秉政得力。
之所以還沒有動攝政王,只不過是因為他現在的實力還不足以碾壓東方秉政,所以只能留著攝政王的勢力得以制肘東方秉政。
雖是如此,但是東方秉政卻是嗅到了不一樣的訊息。
以往東方浩辰都是對攝政王言聽計從,從未在大殿之上表現出如此針鋒相對,然而這一次東方秉政窺到了東方浩辰對攝政王的不滿。
身居高位者,任何一個人都不會願意被人左右,一直牽著鼻子走。
既然嗅到了機會,東方秉政又怎麼會輕易放過。
上前一步,道:陛下,雖說攝政王勞苦功高,但連後宮之事都操心,實在不合規矩。
說得好聽,攝政王為了陛下用心良苦,不惜冒著大不敬的罪名,說的不好聽,
說到這裡,東方秉政淡淡轉向攝政王,微微勾著的唇角敵意明顯。
忽而語氣也變得嚴厲:恕本王直言。攝政王的所作所為已經是干預朝政,連後宮之事都要插手,豈不是大逆不道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