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我,剛滿十八歲。”
“是家裡的長子。”
“在那個年代,到了我這個年紀,自然是要為家裡做點事情,某條活路。”
“封建時期,窮人家那基本上都是父業子承。”
“也就是說,父親幹什麼,兒子就得跟著幹什麼。畢竟,想要另謀差事,如果不是天時地利人和都有,那基本上是難如登天。”
“原本在幾年前,我就應該跟著我父親一起跑馬。”
“不過,我父親說我的年紀雖然到了,但血氣還沒有定下來。”
“而跑馬的途中,會遇到很多‘老爺’。”
“所謂的老爺,就是一些邪物。”
“至於為什麼這樣叫,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因為惹不起。”
“第二就是因為人不犯鬼,鬼不犯人。我尊敬了你,你也別來搞我。”
“也就是因為這麼個原因,所以又拖了幾年,直到我滿了十八歲生日,我父親這才答應讓我跟著跑馬。”
“跑馬,一般都有屬於自己的馬隊。”
“人數是二十個到一百個不等。”
“結伴而行,可以震懾一些山匪強盜,也可以在路上有個照應,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馬隊通常都是些同鄉熟悉的跑馬人,彼此都有信任,這萬一出了什麼意外,也好有個交代後事的人。”
“我父親所在的馬隊,是一個由五十多個人組成的中型馬隊,都是鄉里的一些跑馬人。”
“這天半夜,到了約定的出發時辰。”
“我和我父親,就隨著馬隊出發了。”
“至於為什麼要在半夜出發,這裡面也是有講究的。”
“目的就是為了不讓人知道,你這身上究竟帶了多少進貨的錢財,以防止一些心懷不軌的人,向山匪強盜通風報信。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這個時候家人都在熟睡,趁著這個時候走,多少可以減少一些跑馬人心裡的羈絆。”
“聽完父親的話,我多少有些懂了。”
“心想:這普普通通的一個謀生職業,裡面門道倒是不少。”
“我們馬隊這次的進貨地點是在藏區。”
“那裡的天珠和蜜蠟,都是緊俏貨。”
“馬隊的領隊說,走上一個月時間就可以到。”
“在這說一下,如果按輩分來說的話,我得叫這個領隊三爺。”
“就這樣,時間匆匆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