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裡仍然一片祥和,似乎又回到了六年前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思想得到質的改變。
當吳老師走後的兩天, 村長召開了一次村民大會。
“鄉親們,我想問你們一個問題,我們村為啥子會這麼窮?甚至沒有一個老師願意來我們這邊給孩子們上課?”村長的話音剛落。
有個阿姨便說道:糧食價格低賣不出去,土地太少啦,不夠種~,
小意家大伯搶著說道:“那是因為咱們眼睛放不遠,僅限於一畝三分地,我們應多去外邊看看”。
很快的村民們都亂了起來,都想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
有的說:孩他爹死的早,我除了種地撫養他們長大,其他的啥都沒想過。
有的也說:糧食經常收成不好。有的還說:我家八口人每年做的都還不夠吃呢,…………
村民們的思想似乎在吃的方面一去不復返啦!
似乎這是祖輩遺傳下來的,思想猶如參天大樹,早已根深蒂固。
看到只在乎吃的問題上一直糾結和抱怨的村民們,村長滿腦子黑線,似乎他那個銀白色的鬍鬚都快被氣成黑色的啦。
“停停停,大家先消停一會兒, 你們先別討論啦,讓我來說吧”
村長又繼續說道:“咱們窮的根源就在於咱們走不出去,吳老師走前都跟大夥說了吧,我覺得他說的對,咱們小和村的山太深太深了,咱們一定要走出去”
場面一下鴉雀無聲,安靜的似乎連掉根針都能聽得到。
村長看著大夥兒這樣滿意的點點頭,正準備往下說時,
楊大志突然道:“村長,咱村前面的山不太深啊,很多樹林都被砍來種地了,咱們也經常走出去的呀,經常去鎮裡邊趕集賣大米”
聽了楊大志的話,村長差點栽了一跟斗。對於思想的貧瘠很多時候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夠說的清楚的。
有些發愣的村長再次說道:“看來我表達的不是很清楚。我說一下你們聽得懂的吧”,
我的意思就是:“咱們窮的根源就是沒有文化,所以咱們不能讓孩子們走我們的老路。必須想盡一切方法讓他們讀書,現在咱們村唯一的老師走了。所以我們要送他們去鎮裡邊讀,甚至要去縣裡邊讀”,
當場面快要轟動的時候。村長又用大喇叭的聲音把他們壓了下去。
“我知道你們都在擔心啥,主要是沒錢送”村長又再次大聲的道: 其實我更知道你們不想捨棄家裡邊的一畝三分田,畢竟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而且你們也做了大半輩子對這是有感情的,但是為了我們的下一輩,我們必須要跨出這一步。
婉大壯(婉意大伯)說道:“其實我這次回村,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在城裡麵包了一片工地,需要大量的人,你們可以和我去做,這樣孩子也能在城裡面讀書了,你們要去的可能我這裡登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