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泰國,起源於姜氏祖先姜公從大虞帝舜的手中獲得一塊位於泰山與東海之間的狹長封地。後來經過漫長的歲月發展,逐步成為了西起泰山九峰,東至東海之邊,南接荊楚山野,北至黃河之濱的大國。
昔年西戎攻大虞,破舊京之後,當時的東泰國君第一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攜東西十一國之兵,迎天子,擊西戎,敗北狄,立下大功,由此成為諸侯之間的第一個霸主。
豫國記錄通史,記載:天下諸侯,唯東泰衛公霸主之位得之最正。不以武力欺諸侯,不以權勢挾天子,尊王攘夷,以令諸侯,不棄諸夏,不卑戎狄。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大虞九百二十年,當代東泰國君的長子,即將出世。
***********
東泰國君的祀廟修建在泰山之下,這裡是東泰姜氏的發源,也是曾經東泰國的國都所在。而隨著國土的逐步擴張,偏遠狹小的泰山一角已經難以支撐起一個幅員廣大的東海大國的國都重任。隨著國都一點點的向著東海推進,這裡也從曾經的國都變成了東泰姜氏的祖廟、祀廟、陵墓的所在地。
換言之,這裡就是東泰國最為神聖的祭祀場所。一殿、三廟、九陵,分別祭祀著天地,華夏諸神,國君先祖。
在主祭神明羲和的廟宇大殿內,是一片用五色石子鋪就的凹臺,十六名樂師分別立在凹臺的四周,身前是一整套的青銅編鐘,樂手按照固定的旋律敲打著樂曲,清脆悠揚的樂曲自大殿內飄揚而去。
一位身著乳白麻袍的老人赤足踩在凹臺的上方,神色凝重的看著凹臺的最下方。
那是一堆木火,按照特有的方式排列組合,整整齊齊的堆疊在凹臺的中心位置。而在熊熊火焰中燃燒的,是一塊烏青的龜甲。
龜甲不大,只有一掌大小,通體呈烏青色,龜紋清晰,輪廓完整。對於一名卜巫而言,是最好的占卜之物。
老人的身邊,有一名史官打扮的年輕男子跪坐於地,身前是一隻毫筆與一塊白色錦布,而年輕男子正襟危坐的等待著老人的言語。
“南狐卿,幾時幾刻了?”老人問。
名為南狐䍃的年輕男子揮手招來一名隨使,將老人詢問的問題吩咐了下去。
片刻後,一道青銅大鐘發出的響動從殿外而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聲接著一聲的報時。
“夜時二刻,晨昏!”
“夜時二刻,晨昏!”
“夜時二刻,晨昏!”
聲音從殿位的的侍臣一個接著一個傳遞,直到來到殿內。
南狐䍃直起上身,拱手道:“回禮正,已經是夜時二刻,晨昏了!”
老人點點頭,“夜時二刻了啊,正通殿還沒有訊息傳來嗎?”
南狐䍃搖頭,“如果那個孩子已經平安的生了下來,那麼賀喜的鼓樂會從正通殿響起,如果孩子沒有活著降世,哀傷的鐘樂會如泣如訴的從正通殿傳來。”
“但直到現在,還沒有任何訊息。”老人補充道。
南狐䍃嘆息道:“只怕是出現難產了,醫士和產婆還在努力吧。”
老人嗯了一聲,就沒有在過多的詢問,只是看著凹臺火焰中的龜甲。
東泰國的風俗,國君的妻子確認懷孕後的六個月後,會來到姜氏的祖廟這裡,希望獲得先祖與神明的佑護,希望母子平安。而如今國君的妻子,安氏的少女早就在一月前帶著各類醫士來到了這裡,等待著分娩的到來。
生養後代是一件艱難的事情,夭折與難產是這個時代難以跨越的一道死結,哪怕是公卿諸侯的家族,依舊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沒有辦法成長到及冠成人。
南狐䍃抬起頭,看著大殿內“羲和”的刻像,刻像由紅漆為主色調,以金粉為勾勒,威嚴而莊重。她是日御之女,司掌日出日落,喝令四季輪迴,她是諸神中的威儀者。在東泰國人看來,司掌日出日落,就是天下間最大規則的掌握者,所以她也代表著世間規則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