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對於宇文成都如此輕易的便斬殺了顏良劉協是有些意外的,對於顏良這個人無論是後世的記憶還是這個時代的傳聞劉協都很瞭解,對方可是袁紹手中的得力干將。
他還以為顏良可以在宇文成都的手中堅持至少兩天的時間,這樣一來,就可以保證即使顏良失敗了訊息也不會很快地傳揚出去。
可事實證明劉協確實高看了這個顏良,對方竟然在宇文成都的手裡就連一個時辰都無法堅持。
宇文成都和公孫瓚對這個結果都非常滿意,可是對於留學來說這麼快解決戰鬥就意味著會出現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那些逃跑的人會把這個訊息散播出去。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就算他們把所有人都斬盡殺絕了訊息也能很快地傳到袁紹的耳朵裡。
事實上。
當宇文成都和公孫瓚滿載而歸的時候,劉姐就知道這一次自己極有可能會錯失解決袁紹的最好時機。
對於這一點除了賈詡以外,其餘所有人都不贊同,尤其是公孫瓚,他才不信訊息會這麼快傳揚出去,而且就算袁紹知道了顏良死在了他們手中,也不一定會就此罷休。
然而。
事實又一次證明了劉協的先見之明,在第三天關於袁紹的情報就傳了回來,袁紹在得知顏良和三萬大軍都徹底失敗以後,立刻毫不猶豫的調頭回去了。
對於這個結果劉協也是無可奈何,他也沒有想到給了公孫瓚表現的機會,卻讓自己錯失消滅袁紹的最好時機。
看來有時候太過於厲害也是一種問題……
不過。
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劉協也沒有過多的糾纏,解決了公孫瓚這個麻煩,北方的事基本上就徹底解決了。
有了公孫瓚和冀州相互配合,只要不是天下的諸侯再一次聯合起來進攻,沒有人有能力再吃下這兩個地方。
到了這個時候,劉協也知道知己是時候該回去了,他已經離開洛陽將近一年的時間了。
當初離開的時候,他不過是簡單的安排了一下洛陽的具體事務,劉協也沒有想到自己在解散了諸侯聯軍以後會順勢拿下冀州,也沒有想到如此輕易的就解決了幽州和公孫瓚的問題。
現如今自己的實力突飛猛進,想必自己在其他人的眼裡也不認識那個任人宰割的傀儡皇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己也喪失了一些戰鬥上的便利。
畢竟。
當所有人都重視你的時候,有些東西就不是那麼好施展了。
關於誰留守冀州的問題,最開始劉協交給了他們自己討論,結果卻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留守在這裡,都想要跟隨在劉協的身邊。
尤其是投降而來的鞠義這些人,劉協當然不可能讓他們跟隨自己,畢竟冀州也要有人留在這裡防守。
最終。
劉協還是決定讓蒙恬和他的黃金火騎兵留下,負責冀州的防守,鞠義和他的部隊則用來配合蒙恬。
至於幽州自然而然的交還給了公孫瓚,現在還不是自己奪取控制力的最好時機,劉協也不會朝那個方面去想。
劉協立刻的時候沒有驚動太多的人,他知道自己如今在冀州的威望很高,如果訊息一旦散佈出去,可能會引來很多人送行,他不想讓這個訊息太快的傳揚出去。
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