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國人不知道的是,日、本與韓國有獨島之爭,每當日韓圍繞獨島之爭展開激烈的外交戰時,朝鮮半島的南北朝鮮都會表現得空前團結,甚至出現一種‘南北朝鮮已統一的氣氛’。
在2005年,日本因島根縣議會制定“竹島日”觸及韓國國民中樞神經,......,儘管朝韓邊境雙方囤積了超過200萬的軍隊,三八線北側超過上萬門大炮對準了首爾,......,朝鮮喊得比誰都大聲,“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反動派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搶\劫的本性的大暴露,是無恥行徑的醜惡表演”,並宣佈,在獨島問題上,南北朝鮮應“聯合鬥爭”,反擊日本侵略行為,......。
在日、本的北方海域,日、本跟俄羅斯也有北方四島之爭,北方四島算是日、本人的痛吧。
陳銳到達的擇促島就是北方四島之一,還有國後島,色丹島,齒舞諸島,全部是鮮明日、本特色的地名。
北方四島傳統上日、本的固有領土,1945年,被蘇聯佔領,1947年,北方四島正式併入蘇聯版圖,.....。
北方四島資源豐富,四島附近正好是南北暖流寒流相會之外,從而形成了暖寒流魚類相聚的場所,因此這裡有“魚類寶庫”之稱,當地人曾用“海膽亂滾,螃蟹重疊”來形容這裡水產的豐富。
陳銳到達擇促島,島上駐島的俄羅斯士兵歡迎了陳銳。
在擇促島上呆了一天。
陳銳離開了擇促島,進入日、本北海道。
6月份。
陳銳乘坐津輕線到達日、本本州。
6月中旬。
陳銳到達東京。
東京是亞洲第一大城市,世界第二大城市,全球最大的經濟中心之一。
東京都人口1333萬,大東京都市圈人口達3680萬。
想要了解一個民族,就要先了解這個民族的文化。
日、本原本沒有名字,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自稱其為‘八大洲’或‘八大島’。
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使根據中國皇帝國書中的稱呼將其國名改稱為“日、本”,意為“太陽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
隨唐以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接受漢文化。
日、本文化譜系中的中國影子隨處可見,文字,醫藥,茶道、飲食、弓道、服飾、禮儀以及對日、本影響深遠的“彌生文化”,無一不是受中國的影響。尤其古代中國的《禮記》傳入日、本,才不斷髮展成就了所謂的“大和文明”。
在文化上,清朝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能夠完全改變漢文化的少數民族統治者,而漢文化反在日、本有較多保留,如和服是根據漢服仿製;日、本的音樂、建築保留了大量漢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