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了巨大的代價,日本人成功從陳銳手上迎回了天叢雲劍,這把日本神話傳說中的神器。
熱田神宮的主祭祀親自飛往孟買,準備迎回天叢雲劍,隨行的還有祭祀和巫女,以及天皇特使山田佳佑,日本皇室直系成員。
迎接天叢雲劍的儀式非常隆重。
陳銳行走孟買的街頭。
孟買是印度的大城市,全世界第六位的大都會區。
孟買的GDP總量大概在1450億美元,約為定海的65%,故近年來印度當局提出了“讓全世界忘記定海,記住孟買’的城市發展目標和口號,以此想在經濟上與中國大陸進行一番較量,......。
陳銳周遊世界,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去了解當地特色文化,風土人情,對陳銳來說,這才是旅行的意義所在。
所以,陳銳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往城市偏僻的地方鑽,融入在社會底層的普通人中,才能真正瞭解到這個地方最真實的一面。
陳銳來到孟買的福克蘭路。
這裡魚龍混雜,生活著這個城市裡最底層的一些普通人。
街道上,雜亂無章,地上擺攤賣水果的, 賣煎餅的,擺著亂八七遭的工藝品,賣織毯的,還有苦行者,在街上擺開架式,吸引了路人的圍觀,......,還有賣古玩的,零亂地堆放一大堆佛陀像,雕像,佛教素材的古玩文物,......。
很奇怪,作為四大古老文明的印度,他們的文物非常少,除了佛像,菩薩像,佛教素材的文物,真的沒什麼了.
印度人的歷史基本上靠蒙帶猜的。
在一個古玩攤上,擺放著幾個佛像,菩薩像,幾塊石板,這些吸引陳銳的目光。
陳銳蹲下身,拿起一個佛像看了起來,這是一個石雕像,有些殘缺,表面有土色,佈滿了細小,凹凸不平的氣孔。
這個佛像面貌有點像希臘人的面龐,嘴唇比較薄,眼窩比較深,鼻子高,鼻樑和額頭成一條直線的希臘鼻子。
陳銳之前瞭解過印度佛教,對印度佛像的發展和特點也有一些瞭解。
手裡的這個佛像是犍陀羅佛像,來自古代印度西北部地區犍陀羅地區。
公元前426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東征的時候侵入過犍陀羅地區,從亞歷山大時期開始,就建立了一些希臘移民城市,而且把希臘化的藝術也帶到了印度,希臘化的藝術融合了印度佛教的象徵標誌,就形成陳銳手上的犍陀羅佛像。
陳銳再拿起一個佛像,同樣是一個犍陀羅造型佛像。
陳銳拿起了一塊石板,上面有文字,一種印度非常古老的文字,陳銳可以辯認出這些文字。
陳銳放下石板,用英語對攤主問道,“這些東西多少錢。”
攤主是一箇中年人,蓄著鬍鬚,面板有點黑,穿著一件牛仔褲,一件黑色T恤,腳上拖著一個拖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