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跟商朝的甲骨文也有些類似。
一脈相承。
陳銳猜測羊皮地圖上的文字標註是夏篆。
一種中國的歷史學家、學者認為曾經存在過的文字。
但在考古的發掘中,尚未明確證實發現的夏代文字。
參照與夏篆一脈相承的周篆、甲骨文,陳銳釋讀出了文字標註的三個文字。
夏陽湖。
夏、陽。
陽。
古代黃河中游一帶在北迴歸線以北,終年都不會有太陽直射,陽光只會從南面照射過來,對於山來說山的南面是可以被太陽照到的。相反,對於低於地平面的水系來說,太陽也不會照到河流的南岸,只會照到北岸。
所以古人把山南水北可以被太陽照射到的地方為陽。
這一說法從中原地帶傳開的。
所以,陳銳猜測在這裡建造古城的先民並不是發源於本地的土著先民,而是從中原地帶遷移而來的先民。
古代的中原地帶,是黃河中下游流域,古代華夏的發源地。
夏代時被夏朝統治,商代時被商朝統治。
夏!
一個夏篆的‘夏’字,告訴了陳銳很多資訊。
陳銳是否可以這樣推測。
夏代的先民因某種原因遷徙到這裡,發現一個湖,他們將這個湖命名為夏陽湖,以紀念自己的故國。
他們在這裡定居下來,建造居所,逐水而居,為防避山林中野獸的侵襲,他們建造城池。
陳銳在夏陽湖湖邊一塊平滑的石板停下了腳步,從揹包裡拿出羊皮地圖,攤開在石板上。
手指點此時自己所在的位置,夏陽湖。
指尖在羊皮地圖上慢慢往移動。
在山林中一個地勢平坦的地方點了一下,自語道:“夏城就在這裡了。”
位於湖畔東南方向0.7公里。
陳銳確定了目標。
陳銳收起羊皮地圖,放進揹包,繼續趕路。
下午,陳銳已離羊皮地圖上標記的地方非常近了。
這裡地勢平坦,長滿了茂密的樹木,藤蔓牽連,灌木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