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期,黃帝統一華夏後,令史官倉頡創造記事之法。
倉頡得令,在洧水河岸一處高臺造屋而居。
時有神鳥鳳凰,見倉頡冥思苦想,便銜貔貅之蹄置於高臺之上。
倉頡見此,靈光乍現,以萬物之形作畫,創造文字,日月星辰,飛鳥蟲獸,一應器物,皆包含其中。
當這些文字出現時,天降粟米如雨,神鬼哭泣。
後人為了紀念此事,將倉頡造字的高臺,命名為鳳凰銜書檯。
而後萬八千歲,時至今日。
九州之字已有千千萬。
蒼臨淵博覽群書,看遍碑文拓本,認識了許多字,也寫過許多字。
他以字入道,這些年走遍九州,一直在尋找那個最強的字。
直到今時今日。
面對洶湧獸潮,面對著這些伸長脖子,模樣猙獰的妖獸,蒼臨淵感覺自己,終於找到了那個字。
於是,他以眉心精血為墨,以雙指為筆,以虛空為紙,開始寫字。
從左上方起筆,向右下方劃出一抹平滑弧線。
這是一撇。
寫完這一筆,蒼臨淵又舉起手,在右上方起筆,往左下方劃出一抹平滑弧線。
這是一捺。
一筆一捺,這是構成九州文字,最簡單的、最基礎的筆畫。
簡簡單單的一撇一捺,相互交叉,構成了一個字:
乂。
這個字很簡單,簡單到看一遍就會。
「乂」是個象形字,是上古時期的祖先們,用來割草的工具。
後來,又引申為切割、收割之意。
蒼臨淵看著橫斷山前面,密密麻麻的妖獸,彷彿看到了無數野蠻生長的野草。
他想要將這些野草割掉。
於是寫下了這個字:乂。
以精血寫就的紅色“乂”字,迅速變大,落在獸潮之中,往前飛去。
一隻獨角犀妖眉心出現一條紅色血線,而後,半個腦袋滑落。
一頭斑斕虎王奔跑途中,身軀驟然分成兩半,切口光滑平整如同鏡面,血液還未來得及流淌,所以能清楚的看見臟器、血管等的形狀紋理。
一隻白眉鷹妖的翅膀忽然折斷。
一條血蟒的頭顱忽然掉落在地,滴溜溜翻滾,又被一頭象妖踩爆,而這隻象妖甩動的長鼻卻忽然飛了出去。
血紅色“乂”字,無聲的往前飛去。
在黑色的獸潮之中,毫不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