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設計師說得好,“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文化娛樂產業的勾心鬥角和強國掰腕子全權交給莉芝去溝通協調,畢竟她抓著夢工廠、亞視、絲路娛樂的命脈,是當之無愧的大姐大。無他,三才文化畢竟是三架馬車的‘內容提供商’。
說一千道一萬,華夏民族的崛起,脊樑杆子真正挺起來,還要靠經濟實力來說話。既然任自強從寶島地區和日苯攫取了如此巨量的資金,要不推動國內及家鄉更加快速的發展,那真是妄為炎黃子孫。
雖然任自強一直以來不遺餘力的投資再投資,‘幫扶’再‘幫扶’,提前佈局之類的種種舉措。為國內和家鄉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新增的效益也是可觀的。
尤其是給國內和家鄉以百萬為單位的老百姓的物質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是任自強私下裡最為自豪和沾沾自喜的。
十年磨一劍,任自強穿越回來已經十個年頭了。任誰看來,他做的都夠好了,也足以令人稱道。
可他沒有滿足,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好,總感覺做的是東一榔頭西一錘子的買賣。對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雖有裨益,但總體上還沒帶來質的改變。
綜合國力的提升是個龐大的命題,僅憑任自強單耍獨鬥,那就力有不逮了。要說他懂,也只是瞭解一些似是而非的皮毛。
譬如那些重工業、不可或缺的軍工製造等等諸如此類的。細說起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老鐵們也該抱怨灑家在哪兒‘水’數字啦!
綜合國力怎麼個提升法,任自強只會提出這個要求。其他的還要靠手下專業的人才群策群力幫著拿主意,他已經深諳做老闆的此道。
說白了,任自強的口袋有錢了,又膨脹的一發不可收拾。還不是‘一班二班’的有錢,又該給全國人民‘發福利’啦!至於這個‘福利’怎麼發放,小雞不尿尿,各有各得渠渠道道,裡面的說法大了去了。
如果簡單的按人頭分,扶危濟困的做法,任自強反而不煩愁了。有腦子都知道這樣做非但沒有‘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好處,反而貽害無窮。前車之鑑,不勝列舉。
還是那句老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資金還是要用在‘正道’上,才能更加利國利民。
何謂正道?在任自強看來,無非是分兩步走。一是繼續向發達國家買先進技術、裝置、工藝等這些現成的,奉行‘拿來主義’。透過消化吸收,使之國產化,這是短時間能拉近差距的有效途徑。
那些發達國家即將淘汰的落後產能是決計不會要的,哪怕比起國內也要領先不少。既然有錢了,任自強可不想再撿破爛。只要是好的、先進的,哪怕貴一點都無所謂。
至於發達國家的‘保護政策’和‘技術壟斷’之類的東東,任自強壓根不考慮這些難題。‘有錢能使鬼推磨’,在金錢大棒的驅使下,總有人會拜服的。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別看發達國家搞的這個‘盟’那個‘約’的,在事關自己切身利益面前,統統不好使。只要銀子給足,他們絕逼會六親不認,恨不得跪舔‘財神爺’。
再說了,任自強要的是純粹的民用技術。又不是要製造核彈、戰機之類的敏感軍工技術,完全沒必要緊張猜忌。還是看在金錢的魅力上,大開方便之門吧!
同時為了不浪費資源,避免各自為戰。任自強覺得很有必要把下屬同型別的產業擰成一股繩,形成合力,促使其更快更好的發展。關鍵有一點,那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打個比方說,任自強讓霍劍檸、孫麗麗搞了那麼多地產開發專案,總需要設計、裝修、建材之類的。而大哥任自立正好從事建築設計和建築的工作,還有前期建立的各類建材公司,恰好形成了一個上下游的全生態供應鏈。
正所謂自己有的,幹嘛還花錢浪費精力用別人的。哪怕是自己沒有,也可以提前提出需求,促使相關產業做針對性的佈局、提升或改進。
還有表哥王如海的‘戰友互助基金’,從東歐搬遷回來那麼多產業。同型別的肯定不少,也需要整合。技術裝置落後的,該升級的升級,爭取一步到位。還有前面在地圖上畫的那些圈圈,也是時侯出來亮相了!
包括婷婷、小雪姐妹,袁天帆這邊不斷趁虛而入而引進和即將引進的寶島地區和日苯的相關產業,同質化的不要太多。想想就亂如麻,令人頭大如鬥。
明眼人都會看出,這種做法大大的浪費人力及物力。尤其是王如海的那幫子文化水平不高的兵哥哥,管理和發展水平方面無疑是會扯後腿,是一塊短板。
這又涉及到‘水桶理論’,能裝多少‘水’,不取決於最高的木板,關鍵恰恰是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