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水對岸,高句麗將士駐紮的地方,五個將領圍成一團商議著前線的軍事。
“這唐天和李孝恭一來到前線之地,直接就撤走了大唐的兵卒,由原本的進攻姿態轉換成為了防守備戰姿態,看起來似乎並沒有太大的鋒芒。”
其中一個將領根據大唐將士的變化,隨即也是說出來了自己的看法。
只不過這樣的一番看法說出之後,當即就有一個將領立馬就進行了反駁。
“不可掉以輕心,那唐天和李孝恭正是攻破突厥汗庭的將領,這二人剛剛從北方結束戰局就來到了我們這裡,很有可能來者不善!”
在這樣的一番提醒過後,緊接著又有一個將領隨即也是開口補充了起來。
“不錯!那唐天和李孝恭絕非善輩,根據前線斥候來報,在經過遼水的時候,他們二人在通往我高句麗必經之路的時候,竟然直接少了我高句麗數百里群山,使我高句麗失去了天然屏障,大唐定是想要進攻我高句麗了。”
在這樣的商議之下,五個將領你一言我一語,大膽地說出來了自己的猜測。
正當這些人爭執不下的時候,帳外此時也是傳來了一陣腳步之聲,聽到這樣的聲音之後,五人的聲音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不悅的聲音從賬內傳到了外面。
“什麼人在外面走動!本將軍不是說過,軍事會議之時,所有人都不可前來打擾的嗎?”
如此一番話語之中,還有濃濃的責問,而聽到了這樣的責問之後,那原本在外面的兵卒,此時也是還有幾分惶恐,不過最終還是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回稟將軍,在下不敢打擾將軍商談軍事,只是後方傳來了王藝臻將軍的書信!”
一語說出,那原本在軍帳之內商議軍事的將領,語氣頓時就緩和了許多,沒有任何的遲疑,第一時間就走了出來。
“王藝臻將軍的書信在哪?赦你無罪!”
如此一番話語說出,很顯然也是表明了在這個將領的心中,這王藝臻的威望極高就是了。
真正在接過了這樣的書信之後,那個將領隨即也是把這樣的書信帶了回來,交給了其他的四個將領,這五人在一同見證之下,開啟了這王藝臻的書信。
不得不說,這王藝臻能夠成為高句麗權勢最為巨大的將領,並且贏得其他將領的尊重,那也是有原因的。
正如同現在一般,他雖說並未參與到前線的戰局之中,不過對於前線發生的事情卻是極為了解。
此時送上來的書信,正是在提醒這五個將領如何面對大魏將士的方法。
只見在這書信之上,赫然寫著十二個言簡意賅的大字。
“拖延時間,三個月後,唐軍必撤!”
看到這樣的書信之後,原本還因為唐天和李孝恭的到來,紛紛陷入了猜測之中的高句麗將士,頓時就像是找到了目標一般,一個個的放心了下來。
如果說他們之前還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的話,那麼真正在看到了這樣的安排之後,這些人隨即也是明白了王藝臻的意思。
要知道如今已經是到了盛夏,遼東之地不比中原,此處更加寒冷,而且晝夜溫差極為巨大。
如今是夏季自然這樣的感觸不深,不過一旦隨著秋天雨季的到來,解釋這高句麗的氣候就會發生極為巨大的變化。
在這樣的變化之後,大唐將士想要再繼續發兵進攻高句麗,那是不可能的。
而在這連綿不斷的陰雨之下,每拖延一天時間,事情大唐來說都是極為巨大的消耗,一旦入冬之後更加無法行軍,而且受制於惡劣的環境,恐怕大唐將士就連撤離也是難以做到。
所以王藝臻的吩咐也是以不變應萬變,直接讓這五個將領拖延時間,到時候不管唐天和李孝恭是來者不善,還是打算和高句麗議和,也都失去了主動!
對於這樣的安排,王藝臻能夠想到,唐天和李孝恭自然也是能夠想到,所以在此之前,這唐天和李孝恭就已經做出了決定。
不論如何,三個月內,一定要在高句麗戰局之中看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