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到吐蕃三四個月之後,最終唐天也是踏上了班師回朝的路程。
和來的時候只有不足千人的護衛不同,這一次在唐天離開的時候,卻還帶上了十萬白蓮將士和蘇毗公主!
短短一年的時間,白蓮將士就已經發展到了十萬人,這是唐天自己都沒有想到的,一想到這裡之後,他也能夠明白為何李世民不願意讓自己參與對抗覆滅高句麗的戰爭了。
畢竟這打算進行變法的唐天,一旦還立下來了覆滅高句麗的軍功,到時候那可是文治武功都彰顯出來了超凡的能力,極有可能會威脅到李世民的統治!
作為一個明君,李世民自然明白這樣的一個道理,所以他在扶持唐天的同時,也是開始刻意地避免唐天在發展勢力的可能。
不過唐天又豈是池中物,原本就不安分的他,就算是離開了高句麗的戰場,在吐蕃之地也同樣是開始進行了一番大展身手。
現在的他唯一需要想的事情,那就是如何向李世民解釋,這十萬白蓮將士突然會前往吐蕃的舉動了。
畢竟除了李世民之外,還有不少人都在認真地盯著自己,如果自己不能夠做出一個完美的回答,恐怕還會讓不少人群起而攻之。
不過對此唐天卻早就有所準備,只因為在他的手中,還有兩封詔書。
這兩封詔書正是蘇毗女王和吐蕃贊普唐月所寫,上面分別表明了蘇毗和吐蕃願意接受大唐的附庸,尊大唐為宗主國的請求。
憑藉著這兩封詔書,唐天自信可以化解自己擅自發兵吐蕃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如此,眼下的唐天隨即也開始歸心似箭,打算快點回去中原了。
畢竟此時的他對於中原的局勢不甚瞭解,天知道那些士子是否又在醞釀什麼不好的事情,如果當真是如此,自己若是不能第一時間識破,那將會變得極為難纏。
只不過唐天越是打算早點回到中原,可偏偏卻有人越是不想讓他這個時候回去,在大唐將士途徑吐谷渾的時候,作為吐谷渾的可汗,伏允卻是阻攔在了唐天的面前。
真正要說來,這吐谷渾的地理位置,那也是算不上好,因為它剛好身處在吐蕃和突厥還有大唐的中間。
大唐和突厥若是要前往吐蕃,必須途徑吐谷渾,也正是因為如此這吐谷渾的存在也是極為特殊,是吐蕃、大唐和突厥都爭相拉攏的物件。
之前吐谷渾一直都是跟隨在突厥的身後,不過後來因為突厥的汗庭被大唐將士攻破,頡利可汗被生擒抓回去了大唐,突利繼承了可汗之後,這吐谷渾也是理所應當地歸順了大唐。
之前裴行儼的十萬白蓮將士度過吐谷渾,這伏允可汗看在眼裡,可是卻也並不敢進行阻攔。
不過這一次真正當白蓮將士凱旋而歸的時候,之前不敢阻攔的伏允可汗,卻是出乎意料地阻攔在了唐天的面前。
這看似自不量力的舉動,卻是讓唐天看出來了其中或許還有其他勢力的影子,畢竟若是沒有外力施壓,這伏允可汗又如何敢得罪自己,阻攔自己的行軍呢?
所以真正當伏允可汗帶領著數萬吐谷渾將士出現在唐天白蓮大軍必經之路上的時候,唐天隨即也是對伏允進行了召見。
只見白蓮將士之中,此時站出來了一排排傳令兵,直接就聲勢浩大地一同對著對面的伏允進行了邀請。
“夏國公邀請伏允可汗入帳!”
要知道如今的唐天,可是手持大唐旌節的大唐使者,只要還沒有回京覆命,他代表著的就是李世民。
不論是什麼外邦之人,在對待唐天的時候,也必須如同對待大唐天子的親征兵馬一般,正因為如此,才有唐天如此傲慢的邀約,要讓伏允親自來到自己的軍帳之內。
而伏允可汗既然會阻攔在唐天的面前,自然也是受到了其他人的指點,不能夠放心唐天就此離去,所以這個時候也是並不上當。
很快在這大唐將士的對面,同樣傳來了一聲高呼。
“伏允可汗身體不適,無法應邀前去,還請夏國公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