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過三,經此一次,武瑤無法再忽視鬼嬰的存在。
在翻閱相關書目後,武瑤算是弄明瞭三夢鬼嬰的原委。
自成王攫取一些稚童的天賦,後將他們的魂靈誅滅,以絕後患。
玉宸宮的一些怨厲之氣便經久不衰。
鬼有所歸,乃不為厲。
怨重為鬼,鬼死身消,致使他做噩夢的東西連鬼都算不上。
那只是十數怨鬼的怨念形成的一股“炁”。
武瑤不在乎他的做為是否為惡,可他容不了成王做過的爛事。
善惡相依相存,無論如何,為私利的苦難不該發生在幼弱的魂靈身上。
憑通靈陣,武瑤引導這一股“炁”注入神識,獲知了一段往事:
渝州鳳陽道南,荒僻山野。
一老翁,一稚童,爺孫倆隱居避世。
父死兵患,母死時疫,叫曾源兒的孩子與爺爺曾鄴遷在深林中,與世無爭。
曾鄴不想有人覬覦曾源兒的先天劍靈體,避世實屬有意為之。
但意外還是出在了曾源兒的先天劍靈體上。
曾鄴攜曾源兒在林中參悟劍靈體,原是不想耽誤曾源兒的將來,當曾源兒的劍靈體成功完善,爆發出的劍意暴露了他們的影蹤。
即使曾鄴立即舍下不必要的東西帶曾源兒離開鳳陽道,他們還是在出鳳陽時受到了圍捕。
曾鄴死在圍捕中,曾源兒被囚,囚禁他的人取走了他的劍心。
有心人攜曾鄴失去劍心的殘屍尋到成王,劍痴成王提出找回劍心,條件任提。
於是,曾源兒的死成了對方在成王處牟利的手段,他的劍心也在五日後落入成王手中。
已經化魂的曾源兒有過求告哭訴,成王假惺惺的要曾源兒魂體寄居劍心內,他好為曾源兒覓一靈偶師,制一靈偶體。
落拓之後,禍不單行。
妥協沒能換來善待,曾源兒的魂體也被成王煉進了劍心內。
魂消前,曾源兒乞求成王安葬曾鄴,以免曾鄴受曝屍荒野之苦,成王未曾理會,可能曾源兒沖天怨氣因此而生。
武瑤想不來,一個未食人間煙火的少年人,怎麼在成王面前哭求。
他或許知道面前站了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鬼,可他沒得選擇。
強權重壓,做了鬼,也不得善終。
玉宸宮的這一股“炁”,即以曾源兒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