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承乾和李治長孫皇后的孩子,可是李承乾,甚至李泰和他一直不怎麼親密,反倒是李治這個熊孩子,跟他關係不錯。
不過,眼看李世民興致挺高,也不好直接反駁。
沉吟了一下,這才說道:“聖上所言極是。”
“臣以為,不如將一些細務委任太子,一來可以讓殿下參與朝政,二來也可見微知著。”
“若是一下都交給殿下,就算殿下願意,恐怕朝臣們又會像前年那樣,懇請殿下上朝聽政了……”
說著話,長孫無忌還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樣子。
李世民不禁啞然失笑。
確實,那一次,太極宮烏泱泱的跪滿了大臣,全都是勸他上朝聽政……
罷了,還是循序漸近。
正好,朕也可以趁著這一段時間,教一教承乾如何治國,如果為君!
兩個人又閒聊了幾句,等到太子李承乾到了之後,便一路出宮,去往京兆府。
路上,李世民並未直接告知太子自己有心讓他接手部分朝政,只是看似閒談一般,隨意的問他關於種種政事的看法。
李承乾一一作答,雖然沒有什麼驚世駭俗的言論,但是所答並無錯漏,很中肯。
只是當說起這一次科舉改制的時候,李承乾卻遲疑了一下。
沉默半晌,才輕聲說道:“兒臣不敢妄言,只是……”
說道“只是”,後面的話,他卻不說。
而且,表情還有些為難,像是擔心說出來之後,李世民會生氣一樣。
看到他的模樣,李世民也明白怎麼回事兒,輕笑了一聲,隨即說道:“無妨,承乾你儘管說,朕不會怪你。”
“是,兒臣謝過父皇。”李承乾低聲謝過。
沉吟了一下,開口說道:“兒臣實話實說,前些日子,兒臣看到今科改制的公告的時候,驚為天人!”
“兒臣從未想過,朝廷選拔人才,還可以先定好崗位,再根據崗位來考核招錄。”
李世民嘴角微微翹起,有些驕傲。雖然這事兒是李治想出來的,可是在元日大朝上,這風頭是他的。回想起元日大朝的壯觀,李世民更是驕傲……
李承乾繼續說道:“……只是,兒臣覺得有些不太公平。”
嗯?
不公平?
李世民心中思量。這一次招考,可是說是非常公平了。無論是門閥氏族還是寒門子弟,通通都可以報名,並無以往的諸多限制。
只是在報名的時候,收取區區百錢的報名費。
“京兆府的這一次……對,招考,兒臣以為與明經試有異曲同工之妙。”
“以往明經試,官學和平民都是分開考取。”
“這一次,將官學和平民放在一起,未免……未免對官學子弟,有些不公。”
遲疑了一下,李承乾繼續說道:“兒臣近來與國子監的諸位博士聊過,他們的看法,與兒臣無二。”
“國子學諸生,京兆府諸學子勤學苦讀多年,家學淵源,而且又受朝廷供養,理應要比平民更受有待一些。”
原來如此。
李世民終於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歸根結底,還是門閥與寒門之間的爭執罷了。
就是不知道,這是李承乾心中的意思,還是某些人的想法……
李世民了笑,不置可否,只是隨口說了一聲“是嗎”,便不再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