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小板凳坐著的三叔,上前說:“我插句話,賣的東西不止是食用菌,還有很多農產品。
番薯、土豆、玉米、稻穀之類的。”
他又對白玉蘭說:“你那溪緣裡餐館,不是要很多土雞土鴨嗎
一個公司可以賣很多東西的嘛。”
“爸,你還知道不少啊。”
“爸,你說道點子上了。”
兩個孩子被爸爸的智慧給驚豔到。
白玉蘭有些顧慮,“活物畢竟難控制,我們先集中在食用菌。
其他農副產品可以慢慢開發。能弄到什麼程度,就看你們的能力了。”
飯要一口一口地吃,這個道理誰都懂。
兩個門外漢,先把食用菌給弄好先。
等兩位堂兄上手了食用菌收購,白玉蘭指點他們註冊公司,接手安置在村裡的食用菌研究所,以及倉庫事務。
有了他們的安排,食用菌直接從村裡,運送到a城的大倉庫,這樣她就能少走一個地方。
雖然有任意門,但老是寫字開門關門,她也累。
既然不用到老家的倉庫去,那些鮮貨也不能要了。
比如新鮮的豆芽。
她讓各店鋪本地採購豆芽等製品。
至於村裡發豆芽的人家,白玉蘭讓他們改變行業。
以前是發豆芽直接賣,現在是她提供技術,提供科技。
讓他們發了豆芽,直接放入機器烘乾,再真空包裝,最後傳送到a城的倉庫。
而她再從倉庫傳送到各大商店,這豆芽的賣點是:小小一包能發一大盆。
因為價格便宜,量又大,很多顧客買回去試一試。
反饋回來的口感還不錯。
幹豆芽就一直銷售,這是白玉蘭賣的第一個乾貨。
因為一直控制產量,市場上售賣的也不多。
不過她為村裡發豆芽的人找到了出路,靠著賣豆芽幹,賺了不少錢。
依託白玉蘭的公司,村裡人都有賺到錢,很多人家開始分家,兒子們開始建房子、買車子。
建造房子也不要老式的,一個個找設計師,設計房屋樣圖,要建造更現代化的房屋。
因為成立了公司,白家開始帶附近的村子種植食用菌。
又有政策大力扶持,白家村得到大力發展,合併隔壁兩個小村落,形成大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