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敗落的保皇派,多數已被傅易剿滅,少數在晉楚安起勢時,知曉己方勢弱便聞風而散了,被他們擁躉的皇族晉楚澤,至今下落不明;
崇安國派系繁多,掌權者身死,其勢力不多時便會被他方勢力吃下,東雄國內部蛋糕都未有吃下,晉楚安分不出心思,去他國分一杯羹。
與他作對的三派,現今,表面上看是皆已不成氣候,實則,卻都未有真正的失去威脅。
此時佔據京都的陵王,只是一隻紙老虎,隨便其上哪派死而復生,都能輕鬆將他這隻紙糊的老虎搓圓捏扁。
保皇一派,只要領導他們的是皇室晉楚氏,便能輕易的死灰復燃,更別說,晉楚澤是否死亡,都不得而知。
在知曉晉楚沂的存在後,至今晉楚澤下落不明的原因,不能刨除被奪舍這一點。
這樣看來,保皇一派有極大可能,會和隱在暗處的晉楚沂王朝融合,對她方的威脅力大大提升。
傅易是明確得到過晉楚沂助力的外姓人,在得知晉楚沂的目的過後,便摒除了他會被晉楚沂視作自己人這一可能。
最大的可能,是淪為晉楚沂麾下打手,絕無可能融入其勢力之中。
看似是敗落的兩方勢力,實則,皆被晉楚沂控在手心,輕易就能死灰復燃,合二為一被晉楚沂所用。
摒除掉現時戰敗,需要休養生息,短時間內不會再生出染指東雄國的崇安國勢力。
以往是晉楚澤、傅易、晉楚安的三方爭霸。
本該最為穩健堅固的三方鼎立之勢,為何只維持了不過十年呢?
原因是,這三方鼎立只是表面上的,實則,東雄國暗中還有晉楚沂這般的強大勢力。
雙數勢力爭奪,最終都會淪為兩兩結盟無有牽制的雙方角力。
在晉楚澤想打破局面,已先皇聖旨脅迫晉楚安結盟時,倍感危機的傅易,被處於暗中的晉楚沂找上。
但晉楚安並未有同晉楚澤結盟,而是誘使崇安國入局,晉楚沂見有可代替他的新勢力入局,便抽離助力,遊離其外。
至此,勢力劃分便是崇安國、晉楚安、傅易、晉楚澤。
依舊是最終會變成兩方角力的雙數勢力。
接下來走勢,不如晉楚沂想看到的那樣,最終結果,卻大抵相同。
傅易同崇安國結盟,同屬親族的舅甥晉楚安與晉楚澤,卻未有連成一脈。
三方爭霸,勢力大小卻不同。
晉楚安前往邊境,暫時遊離勢力之外,京都便只剩兩派相爭。
沒有晉楚安在旁掣肘,有了助力的傅易,輕鬆吞下晉楚澤勢力,壯大自身,轉頭對準晉楚安。
至此,兩派相爭的局勢明朗起來。
傅易第一手,打算直接釜底抽薪,卻高估了自身虛假的實力,也低估了隱藏多年的晉楚安勢力。
雖晉楚安被晉楚沂下了黑手重傷失蹤,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平了巫禍得了民心的周怡接手大軍。
一手擋住崇安國,一手攻陷京都城,讓低估了她方勢力的傅易,還未在嘗下勝利果實站穩腳跟時,摔了個大跟頭。
直接丟了立足之地。
對方頹敗,她方則是氣勢大盛,前後得到了江山郡、連郡、佘厲、遼臺郡等勢力加入,體量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