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工那邊的進度與蘑菇的長勢都很喜人,長工那邊房子已經建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準備建雞舍。
辰溪已經向村裡人買了一批桑樹,當然不是從一家人那裡買的,而是找了好幾家,各家都給她勻出了幾棵,選個好日子就可以移植過去。
第一茬蘑菇已經長得差不多了,果然如辰溪所料,品相不是很好,辰溪摘了些自己炒來吃,味道倒是不錯。
但是這樣的蘑菇當然不能拿出去賣,只能自己消化了。
同一茬裡的蘑菇都是差不多時間成熟的,一間房裡有那麼多菇床,長出來的蘑菇確實不老少。
辰溪把那些好點的都摘下來,拿了一半過去給景祺澤,剩下來的一半自家留一些,給廖伯孃與何村長也都送了一些。
這倒是個好東西,平日裡難得一見,有時候村裡人割豬草撿柴火的時候可能會見到,但每次數量不會很多。
那深山裡樹木茂盛的地方應該會多點,但他們又不是獵人,沒必要為了一口吃的,進那深山老林裡。
收到蘑菇的廖伯孃和村長都很開心,這次辰溪給他們送的足有一大籃子呢,即便曬乾了也還蠻多,可以吃挺久了。
廖伯孃問:“最近沒有下雨啊,你倒厲害,去哪裡找了這麼多山貨?”
辰溪含糊的說道:“就小薊山上,我去撿些爛葉子,那條路也沒走過,不知怎麼的就長了這麼多。”
廖伯孃知道辰溪用爛葉子漚肥,倒也沒有懷疑。
只是有些擔心地問道:“你們的肥漚得怎麼樣了?別到時候肥沒漚上,還白費了力氣。
照我說你們還是再挖個肥坑,按以前的辦法來漚一次,就算這次冬小麥用不上,好歹明年的肥就不用愁了。”
現在肥坑正是升溫的關鍵時候,辰溪也沒有開蓋子看過,所以她也不敢斷言,但是她還是有些信心的。
前世在很多農家樂裡都是這樣漚肥的,減少了廚餘及其他廢棄料的排放,加上她還幫助理自制過花肥,雖然規模不一樣,但原理是一樣的。
但是她也沒有婉拒廖伯孃的好意,只是說道:“等過幾天那坑裡溫度太高時,就會開啟翻一下透透氣,到時候我看看發酵得怎麼樣了,要是不行我就按照廖伯孃說的來,再挖一個坑漚明年的肥。”
“怎麼還要翻它?那得多臭啊?”廖伯孃很驚訝,農家人雖說寶貝自家的肥,但也不可能會喜歡它的味道,一般不到施肥的時候都不去動它。
“要翻的,要不然到時內部溫度太高,把肥力都燒沒了。”
廖伯孃種了大半輩子地,卻不知還有溫度過高燒肥力一說,她不由問道:“你這都是從哪學來的?”
“......書上學的,以前我家郎君還在時,就喜歡看書,他關心農桑,我便也跟著看了一些。”
廖伯孃倒沒有懷疑,宋青松是準備做官的,像他這樣的舉人入仕,最大可能就是做做基層官員,不關心農桑關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