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漢名叫尚泉,年輕那位漢子叫李文先。
尚泉原本是青河王朝北部邊軍統領百人遊擊斥候的百夫長,算是個小統領。
大吳破邊後在戰亂中與大軍失去了聯絡,身邊就跟著這些兄弟,等到他們再去找時,發現邊軍主力早已戰敗,一些打散的隊伍不知去向。
大吳大軍長驅直入,一路攻營拔寨如入無人之境,實在不是邊軍太孬,而是當初邊軍元帥被人在朝廷陷害革職後,派來的那些將領是十足的酒囊飯袋,屁的仗不會打,一通瞎指揮後眼看大勢已去,全跑了。
剩下的老邊關將士們孤立無援自行禦敵,但不成章法,毫無建樹,被大吳一一清理乾淨。
一日,他們看到了大吳的軍隊,浩浩蕩蕩的向著東方而去,山林間藏身的尚泉和兄弟們一合計,為防止吳軍發現便由尚泉脫了軍服甲冑,去一座小鎮賣了馬匹換成銀錢。
眾人再將衣服換成了平常百姓的服裝,遠遠地跟在了先前過去不久的吳軍後面,打算看看情況再做打算,也不敢跟的太近,怕被大軍周圍的遊馬探子發現。
可那些斥候探測範圍極廣,幾人一退再退,最後退到與吳軍相聚大概是五天左右的腳程,遠遠跟著。
可是跟著跟著卻跟丟了,大吳主力不知去向,一點痕跡都沒有,眾人又沒有馬匹,四下找不見,兜兜轉轉就來到了此地這早對大吳投降的城池。
卻發現城內竟然還算祥和,幾人在城中聽到了此地的人肉客棧,頓時怒不可遏,而且也沒打探到什麼有用的訊息,就準備來這個客棧滅了此地那些吃人肉的畜生再說。
畢竟他們都是軍中好手中的好手,是甲子頭的斥候編隊,覺得一個客棧還是能拿下的。
之所以輪到他們來管這個事,主要是此地根本就沒人管,究其原因是因為在戰亂和天寒中,有些黑店賣兩腳羊,是賣那些女人小孩還有路邊凍死的死人,那時候的黑店人人喊打。
可是在風雨飄搖人心惶惶法制崩壞的情況下,有一部分人突然就覺得人肉十分美味,甚至是病態地上癮,只吃人肉。
再後來又有更多的人加入了食人“大軍”,而且這些人好些竟都是吃穿不愁的地方豪強,甚至是城主、縣令等百姓以往的父母官。
當然那些有著病態癖好的人不敢吃的太過皇而堂之,那時候的百姓們雖然知道有一些個好食人肉的妖人,卻也不知道是誰。
後來大吳大軍來時,百姓在驚慌中發現沒有所謂的血洗城池,只是斬了那些反吳的人,有些官員甚至都依然是官員,只不過變成了大吳的官員。
吳軍將領好話勸百姓不要惹事生非,成為大吳的子民肯定要比青河王朝的子民好,百姓也沒有造那反。
吳軍走時也沒有對百姓們徵糧,沒有任何的擾民,只是從一些殷實富有的人中拿去了一些糧食罷了,百姓們突然覺得大吳代替了青河也沒什麼不好。
可是大吳大軍走後,吳國還沒有派遣官員來此地任職的空擋期,一些豪族發現自己的腦袋依然被自己頂著,自己的錢財也一分都沒少,於是天天歌舞昇平大擺宴席,宴席上堂而皇之地擺上了人肉。
百姓們聽聞此事怕的怕,怒的怒,但誰都沒有見過那人肉宴,有些人去砸門指責卻被人打了出來,甚至有些人就再也沒有回來。
而後不知何時開始,這裡的這家客棧就名聲大噪,而且開的理所應當,人人都知在正大光明的賣人肉。
有人報官,但那早已沒什麼建制的衙門只是推辭說大吳的大人沒來,無權管理。也有些民眾自發前來征討,但一個都沒能回去,第二天城門告示上反而上了反吳賊子的名單。
尚泉幾人忍不了這事。